穆凌逍离开清风观,他先去了鄂州,四下打探得知岳连城忽然暴病而亡,没有丝毫有关文杰与飞骑将的消息,凌逍只得返回京城汴梁。
半空残日,西风冽冽,飘浮的云朵挥不去思乡的惆帐;归燕北回,春寒瑟瑟,旧时的城门锁不住离家的别绪。
凌逍远远望去汴梁城门口张贴悬赏捉拿要犯的告示,打听得知告示上书官府捉拿逃脱的两个叛贼的女儿。他混入人群细看,画像中一个是穆府的穆凌紫,另一个是宫府的宫珞遥。
凌逍的心一沉:“宫文杰为何不在告示之中?”如若文杰躲过此难,应该也在通缉之中,难道他已凶多吉少?
凌逍不敢多想,他进城后悄悄来到穆府c宫府外,封条醒目地贴在大门之上,令他望而止步。
凌逍在汴梁城内悄悄打问,得知宫家被抄之日只有小姐和管家逃脱,究竟哪里能找到他们,让他陷入迷茫。曾在“竹林贤居”中勤勉学习的凌逍一直以来的愿望是考取功名,他的心目中父亲穆正恩儒雅博学c正气凛然,他要向穆正恩一样建功立业,成为国之栋梁。穆正恩突然的被冤离世,使得凌逍多年来的目标轰然倒塌,昔日的愿望在背井离乡的辗转中渐渐凌乱成泥。他如今的心愿只想着为父讨回公道,尽管此时的他无凭无据c无依无靠,喊冤无门。
几日来,凌逍穿梭往来于熟悉的汴梁城大街小巷,迎面的空气弥漫着熟悉的家乡味道,旧时天气旧时衣,却不是旧时的心情。凌逍不能有太多感慨c太多踟蹰,不管前路有多少的荆棘坎坷,他都会坚定地走下去,尽己所能完成心愿,以告慰父亲的在天之灵。
这日,凌逍行走在一个热闹的集市中,突然被人拉到了一旁的小巷道中。此人是“竹林贤居”的吴先生,二人走到僻静处,吴先生说道:“逍儿,我以为你会躲避在外,没想到在此遇到你。”
吴先生和蔼敦厚,凌逍与他亦师亦友。凌逍虽在汴梁有恩师旧友,但恐连累他人,此次返回故地他没有找过任何人,街边与吴先生偶遇,一时间愁绪万千。
凌逍低声问道:“此番弟子进京来寻找穆家与宫家的翻案证据,不知恩师有没有珞遥与文杰的下落?”
吴先生答道:“宫将军夫妇蒙难,暂时没有他们子女的下落。你在京中有何打算?”
“弟子回汴梁数日,能找寻蔡京等人诬陷穆家与宫家的证据,便不枉此行。”
吴先生思量了一下,道:“如今陛下正在建行宫‘艮岳’,众臣也因此忙得不亦乐乎,追讨嫌犯风声渐息。现在威远节度使朱勔的侄子朱桡在竹林贤居习武,听他说朱勔正在找人抄写整理乐府诗,你可否愿前往?”
穆凌逍略有迟疑,朱勔是父亲信中提到过和蔡京童贯勾结的重臣,他主管江南“生辰纲”的运送,是这条利益链的传送者,接近他,或许有机会找到罪证,但凌逍不想因此连累吴先生。
沉思片刻,穆凌逍袒露心迹,说道:“弟子倒想一试,但恩师引荐我,只恐日后弟子生出事端,会牵连恩师。”
吴先生洒然一笑,直言道:“莫要多虑。穆家世代忠烈,我能帮上你,也算是尽已所能做了善事。”
吴先生深明大义,穆凌逍连连道谢。
次日,凌逍将火舞银龙枪寄放在“竹林贤居”,吴先生带领穆凌逍返回汴梁,穿街绕巷,来到一处大宅院前。
宅院的朱漆大门上方镶金匾额书写着瘦金体的两个大字“朱府”,入得朱府,正对面的厅堂虽扇门大开,却被雕花大理石屏风遮挡了视线。门童引着吴先生与穆凌逍走向一边的游廊,百步开外绕过偏门,一条鹅卵石铺就的甬道伸向远方,甬道边春意正浓c花开正艳,成荫的绿柳掩映着两侧大大小小的厅房,门童快步熟路将他二人带入其中一间偏室。
房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