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道桑河折青莲,御剑天虞觅仙踪。
古语出处如何,世人无从知晓。据传莒国太书院曾有一位先贤,历时七载,阅千卷古书,未有所获。
坐落在桑河之畔的青莲剑阁,隐于天虞山脉的溟山剑宗,便是古语所指的修行圣地。
《南山经》记载,天虞山脉自北向南,起于莒国东南,止于百越,共计一千三百余里。
群峰无数,山脉峰巅常年冰雪覆盖,唯溟山地界,集天地灵气,四季如春。落日峰耸立云间,为溟山主峰,沧楚c梅雨c栖云和回雁诸峰拱卫环绕。
太初十二年冬,腊月初五。
剑宗弟子翘首以盼的五年大比——试剑大会,始于今日。
旭日东升,阳光洒在云雾深处的溟山,犹如画中仙境。清风拂动,一道绚丽光束穿透云层,落在流云剑祠的青石台阶。
一名身着紫色剑袍的英挺少年,迈出剑祠,恰好落在那道光束中。
束起的发髻插着一根木簪,干净秀气的脸颊夹带着一丝尚未褪尽的稚气,面容清秀,透着几分清雅,双眸漆黑如墨,数缕散发垂于脸颊,随着山风微微拂动。
少年似有心事,并未打理散发,与他往日一丝不乱的装扮大为迥异。
剑祠外,有两名弟子在习剑,秦忘川的视线扫过,微微颔首,挥手示意他们继续。
一如往常,当清晨第一抹阳光落在剑祠,峰中这位地位尊贵至极的小师叔便会踏出剑祠,缓步来到舞剑坪传剑,为峰中弟子解惑。
被誉为数百年来剑道天赋第一的秦忘川,除了剑宗掌门和诸峰首座外,整座溟山便以他地位最尊。
剑宗诸峰的年轻弟子一辈中,沧楚峰一脉风头正盛,甚至有着比肩落日峰的态势,这与秦忘川有着莫大渊源。
数年前,秦忘川从帝丘至溟山,入长老叶闲云门下,与现任沧楚峰主陆东来,以师兄弟相称。
翌日早课,秦忘川似有所悟,在众人诧异的目光下,执剑下剑池,以一式驭剑术,连败宗门数名年轻弟子。
这些年轻弟子虽入门时日尚短,修为最高者却已是周天第二重。
秦忘川冥想两个时辰,便以意念开百会天门,引天地元气入膻府。
现任剑宗掌门徐怀瑾,被誉为百年来修行天分可进前三甲的人物,较之叶闲云还要略胜一筹,当年领悟驭剑术真意也花了一日一夜,而秦忘川仅用半日。
数月之后,落日峰次席大弟子皇甫长空,欲向秦忘川请教剑法。
此时的皇甫长空,入登楼境已有数年,年轻一代弟子中的翘楚。
“剑道领悟,你不如我!”
秦忘川看了眼皇甫长空,仅留下一句话,转身离去,留下在场的一众剑宗弟子面面相觑。
当即便有人怀疑秦忘川是徒有虚名,不敢应战,当然也有不少人认为秦忘川不屑出剑,毕竟皇甫长空只是秦忘川的晚辈。
数日之后,陆东来宣布秦忘川为沧楚峰传剑师。
传剑师,剑宗弟子的剑道引路人,承载着一脉剑法传承的重担,也是最受宗门弟子敬仰的人。
那些曾怀疑秦忘川徒有虚名的弟子尽皆默然。
自那天起,剑舞坪便多了一位年轻的传剑师,以口述剑。
溟山藏书阁的三百卷剑经,不再蒙尘。
山中的峰巅崖畔,偶尔矗立一抹紫色身影,凝视着那色彩斑斓c华光绚丽的云瀑霞海。
秦忘川迈出剑祠,脚踏青石台阶,修长的身影站立在云中落下的光束中,抬头凝视云中落下的耀眼。
“帝丘”
秦忘川仰着头,双眸微眯,喃喃自语。
落日峰的祭祀大典已经开始,他秦忘川枯坐剑祠一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