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珠宝,又扯了几匹上好的蜀锦准备给苏娘子做新衣。他自忖海东来再好也不过如此了,那苏娘子准定回心转意。这么美滋滋的想着,冷不防有人拍他肩,吓的他一大蹦,回头一看原来是张盛。那张盛与贾逸等从牢中出来被罚为末等亲卫,只在坊上守门。这日张盛轮休,又去寻月霜行踪迹,不想在路上遇见小猴子。小猴子转身见是他,讶异道:“你认识我?”张盛道:“有一日在月。。。中郎将府中照过面,我看着背影眼熟,果然是你。你也要出城?”小猴子道:“张亲卫好记性。对,我出城看一个朋友。张亲卫是探亲还是访友?”张盛道:“我去找一个朋友。”小猴子不想与他同行,走了几步故意跺脚懊恼道:“瞧我这记性,忘带东西了,我得回家去拿,张亲卫先走,咱们有机会再叙。”张盛看他领着马车走了觉得奇怪,但因惦着月霜行未想太多。
出得城来已是深秋气象,落木萧萧,寒风瑟瑟,路上行人面涩衣单,张盛想着月霜行不知如何挨过这些时日,心中越想越焦马鞭便甩得越来越急,一气赶了数里到了一个还没寻过的村落。村口一株老树,树下一老妇正在垂泪,张盛上前问道:“老夫人怎么坐在风口?小心风吹的头疼。”那老妇抹了把泪道:“钱都没了,活都活不下去了,还管什么头疼不头疼?”张盛问道:“老夫人有何难事?若是缺钱,某这里有薄钱二两,可解燃眉之急。”老妇打量了他一番道:“这位郎君,你救的了我们一时救不了我们一世,你还是走吧。”张盛越发奇道:“老夫人何出此言?到底发生了什么事?”那老妇看他不是歹人,据实相告道:“这位郎君怕是从长安城来的,不知道我们这小地方的事。几月前朝廷发了债条,说是借十还十一,我们都是老百姓,原本谁也没想要去挣这些外快,再说谁手里有多少闲钱?可是官府来了人,说是每村每户必须给朝廷借钱,还按人头摊。家里给小儿攒的纳币都给搜刮了去,原想着毕竟是朝廷下的债条,我大唐虽然衰了,也不至于坑我们这几个小钱。可就前几日债条上的日子到了,也不见官府的人来发利,村里的人一合计,推举了几个德高望重的一起去官府问,谁知却被打了一顿赶出来,我夫君就是其中之一,他在家躺了两日伤势不见好转,急的我不知如何,今早我儿找了辆车拉他进城寻医去了,也不知看的怎样。”说着又垂起泪来。张盛大怒,待要大骂却怕惊了老妇,转而安慰道:“老夫人莫急,这些钱你先拿着,等老丈人回来买点好的吃。债条的事我帮你们去问问,我想朝廷一定不会拖欠你们的。”那老妇睁大眼道:“你帮我们问,你在朝廷有人?”张盛道:“不瞒老夫人,我是亲卫,在长安有些熟人。”那老妇一听抓住他道:“亲卫!你是朝廷的大官,你要帮我们啊。”说着又向村里喊道:“朝廷的大官在此,你们快来!”她一吆喝,不知从哪里蹿出十来个人围在张盛身边,七嘴八舌的问:“你就是朝廷的大官?”“朝廷的债条能反悔不?利钱我们不要了,把本钱还给我们就行。”“官府打了人怎么算?我哥的腿都肿了,现在还走不了路呢。”“朝廷收了税不够,为啥还要向我们这些穷人借钱?”“咱们村真没钱了,你帮我们向朝廷说说,别再问我们要钱了。”。。。张盛看着他们发愁的面容一时热血上头,一一答应道:“各位放心,我虽然不是朝廷的大官,但我一定会向陛下禀告这件事,陛下若是知道了一定会取消债条,把钱还给你们的。”众人一听他还能上达天听更是高看他一层,纷纷拉他往村里坐。张盛怕误了时间,推脱道:“多谢各位盛情,某还有事在身,今日不能畅聊,等债条一事有了消息再来拜访。”众人生怕他一去不回,拉住他道:“郎君且慢,不是我们不相信你,只是此事事关我们的身家性命,且官府的人一开始也说的头头是道,如今却翻脸不认。郎君这一走,我们无处可寻,只能眼巴巴的等着,不知何年何月才有信啊。这么无休无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