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海的考量,冯去疾不似李斯,李斯之所以一退到底,原因很多。一来,李斯这人的年龄和心志,胡海不打算在朝堂上重用;二来,宗学也缺人,李斯虽在朝堂上多有观望,但就其才能德行来讲,绝对是不二人选,宗学对他来讲也是上好的去处;三来,李斯c李由父子跟冯氏父子不一样,冯劫已然稳立朝堂,李由却没有,若想重用李由,李斯不退不行。
冯去疾的年龄和身体状况,非常允许胡海“一步步”退下去的设想。胡海计划,冯去疾暂代左相这段时间重点培养新一代朝堂的肱骨之臣,等这些人有了独当一面的能力,直接废除左右丞相,仿照后世按职权设立n省n部——具体视情况而定——以便集权,同时削弱大臣们专权擅权的几率。等这些事情安排妥当,冯去疾也可顺利退休了。
当然,冯去疾退休之后照样得发挥余热,官学也好宗学也好,肯定是缺人手的。冯去疾论才能名望可能不如李斯,但毕竟人家是咸阳出身,号召力与李斯也不相上下,更何况冯去疾为官时为右丞相,比李斯高一头,说话办事儿也方便。于是君臣二人商量半天,终于拍板。
这些话赵高是一点儿都不知道的。这段时间胡海没事儿就跟宫人联络联络“感情”,弄得赵高直觉得自己手底下的人越来越不听使唤,偏生皇帝陛下一个劲儿地“重用”自己,自己也腾不出手来处理这些事儿。等到赵高回过味儿来的时候,整个咸阳宫,早已控制在胡海手中。
纵使赵高有权术,但收买人心什么的,谁有皇帝面子大?谁有穿越这个金手指?赵高肯定是比不过胡海的。只是现在赵高还没注意到这些,刚把皇帝安排的东西赶制出来,连忙送到了咸阳宫。
赵高不清楚胡海想拿这些东西干什么,只见胡海见到黑板和黄土棒眼前一亮,快步走上前来。胡海没想到秦朝时已经能作出这么平整的木板,虽有拼接但并不影响使用,漆得也不错。再看做出来的“粉笔”,卖相不怎么样,写起来也不如后世顺滑,但是总归不想黄土块儿一样一碰就碎,还真有后世粉笔的样子。赵高见皇帝拿起一根土棒,往黑漆漆的木板上一画,顿时脸色都变了。
自己怎么就没想到这个呢?
“赵卿办事,我放心。”胡海满意地点了点头,“分流令已经颁了下去,有不少人想用匠工开物。朕想着,虽说这些事情都是些细枝末节的小事儿,但若真积攒起来,绝对是利国利民的好事。而且,人多起来,想法也多,主意也多,但是更不好管理。”胡海视线转向赵高,“赵卿可有信心完成这一任务?”
赵高先前接到的都是些具体的小事儿,现在皇帝说的这事儿放在别的大臣眼里可能嗤之以鼻,但是在赵高眼里可不一样——这件事儿可是皇帝陛下的心腹之事,交给自己,明摆着的信任!这是恩宠啊!是自己往上爬的基石啊!赵高哪里会说不能?
“既如此,朕便教给你一些法子,你视时机而行事。”胡海索性利用起黑板和粉笔开始给赵高上课。
“所谓匠工开物,亦须细细分工,不可乱做一通。比如做这个东西,”胡海提笔画了个简笔的桌椅,“赵卿以为,此物为何?”
“这”赵高看着新鲜的玩意儿,想了一会儿,“若高矮相宜,远比席地而坐要方便。”
“然。”胡海点了点头,这赵高还真聪明,“能做这些东西的人,可分为一组你可知朕什么意思?”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赵高有点儿参悟胡海说的是什么意思。
“不错。术业有专攻,总得让一些在同一件事儿上有共性的人在一起做活儿,才能研究出些咱们想不到的东西。否则,你让一个厨子对着一个木工讲种地的事儿,你觉得靠谱吗?”
“陛下所言甚是,臣谨记。”赵高明白了,这皇帝明着是让人做东西,实际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