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上,局势渐渐明朗,官员分为了三派,一派支持太子,一派支持五皇子,另外一派作壁上观,什么都不表示,就是不知道暗地里打的什么主意了。
“黎平炯此人生性浮夸,锱铢必较,祖上没有世家的富贵滔天,也没有深厚的底蕴,不能堪当大任,我不同意他上任兵部主事。”
“正是因为他幼时受过贫苦,才更能体会百姓疾苦,更何况我听说他曾在任上做出过不同凡响的功绩,这些都足以说明他能上任主事的位置。”
“不错,我赞同。黎平炯虽是庶民出身,其父中年才走上仕途,但他平常待人接物,皆有自成一派的格调,有作为官员的成熟的手段和应变能力,当上兵部主事的机会还是可以给他的。”
“不可能。我朝一向都是进士登科的士子直接成为兵部主事的。这什么时候当了几年官的人还要来这里抢饭碗?”说这话的人是五皇子的死忠粉,吏部的侍郎白万时。
太子听到这里,脸色骤变,谁不知官员调动和任命是皇帝直接决定授封的?但现在皇帝老了,不能做出决策了,太子根基不稳就主持朝野上下,这些人就蠢蠢欲动了。
正是春夏之交c青黄不接的时候,旧的权威日益衰亡,新的权威还没有完全立起来。这也正是太子树威立信的时候,如果不能将背对他的敌人除去或者压制住,那他的登基之路将更加艰辛。危险与机遇并存,端看个人造化了。
说起这黎平炯,不能一味说他年富力强c才华横溢,也不能一味说他粗鄙俗气。他曾经是太书院的得意学生,学成之后眼高手低,浑浑噩噩过了些日子,就到东陵相邻的尧顶县当了两年的正八品县官,也确实把那里的穷山僻野打理成商贾成群的大城。于是就想着进京谋职,他舅舅以任人唯贤c举贤不避亲为由,给他一个机会,把他举荐上去,于是有了朝堂上的一幕。
按照平时,举荐的人是尚书这么一个三品大官,大伙儿都不会有什么意见,即便不太满意,也得卖个人情不是?
奈何此时非寻常时候,上头没个得力的老大,下面的就会造反。更因为黎平炯生性浮夸,极爱与人逞口舌之快,徒惹是非,在书院的时候得罪了不少人,而这些官二代c官三代c四代很多都留任京官了,落井下石最省时省力了,此仇不报更待何时?
可怜黎平炯平日里虽知恩图报,孝亲敬长,颇有君子之德,此时也不得不被人暗戳戳地下暗刀c穿小鞋。
萧柯看着这群争执不下的人,眉眼淡淡,不露声色,他查过这个叫黎平炯的人了,能力出众,是个人才。奈何冲动是魔鬼,酒水是妖姬,此人不能戒掉这两样,终究不能成器。他默默地将黎平炯排除在外,不去援助,站在了中立一派。
地方官上任京官的道路艰难重重,尤其是有走读书仕途的年轻子弟的世家大族,他们更愿意让自家的子弟成为京官,而不是让外来的官员进入这块肥地。这黎平炯,怕是没有京官给他做了。
这场争吵也不欢而散,散了伙。
那头黎平炯知道自己上任京官的路途遥远之后,就发了一通脾气,摔坏了腹内不少名瓷宝器。冷静下来,想了想,咕哝着:“我为恩人办事,就是要站在萧相爷一边的,奈何这个相爷不知内情,袖手旁观,真真是气煞人嘞!”末了,他拿来纸笔,给他的恩人写了一封求助信,表明心迹,再讲一下上任京官的好处,委婉地请求帮助。这下子应该能成了吧。黎平炯虽不知道他的恩人什么来历,但是能够摆平京城左相的人,想必来头不小。嗯哼!黎平炯心里烦闷不除,跑到自己家酒窖里,拿出藏了好几年的老酒,到厢房里喝起酒来。
萧柯下了朝,让马车来到了秦越府外。里头报了信,秦越就穿着黑袍迎了出来,道:“兄弟,多日不见,可还安好?”
看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