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女子,一下傻了眼,惊得半天说不出话来。
而当我的曾奶奶抬头一望,从狮子里钻出来的舞狮者竟是一个不满二十岁的英俊少年时,一张脸羞得像一块大红布,目瞪口呆地怔在那里,半天没回过神来!这时看热闹的老表们发出了雷鸣一样的掌声!大家齐声叫道:“天造又地设,英雄配美人。金龙配玉凤,才子配佳人”。于是就这样,我曾爷爷选烈公和曾奶奶齐王氏一见钟情,抛绣球定终身,在美丽富饶的江汉平原被传为美谈。
一百二十多年前,公元一八九三年早春,一顶花轿把十六岁的王家大户人家的千金从杨林湖畔的王家桃坡一路吹吹打打地抬到了老齐家的小院。从此这个从大户人家嫁过来的绝色女子,就成了这个贫寒之家的主心骨。
杨林湖畔的王家桃坡,是一个绿树成荫,桃花盛开,风景迷人的村庄。当年麻布拐长江溃口后,汹涌的江水像一条出海的蛟龙,把江汉平原撕开了一条长口,人们把它称为蛟龙河。蛟龙河从蛟子渊出发,一路狂奔三十里流入杨林湖。蛟龙河入杨林湖处,河湖交叉冲积成了一片美丽的绿洲,这就是王家桃坡。
相传隋唐时期,隋朝元帅杨林追赶敌兵于洞庭湖边,因身负重伤,又遇大雾迷路,与大部队走散,单枪匹马来到湖边,又累又饿,失血过多,昏倒在湖边,被一个农夫所救。农夫将他抬到家中,精心救治。因为农夫是一个乡村草药郎中,他农忙时务农,农闲时采来草药,走村串户为乡民看病。他倾其所有,宁可自己吃糠咽菜,也把最好的东西用来招待杨林,并釆来草药为杨林疗伤。杨林病愈后,为感谢农夫救命之恩,将自己的黄金甲留给农夫,农夫因此而致富。后人于是把这不知名的湖泊命名为杨林湖。这个农夫后来方知他所救治之人乃当朝赫赫有名的靠山王。为感靠山王赠甲之恩,认靠山王为父,改姓王。王氏族人后来发展成当地赫赫有名的大户,因王氏族人靠黄金甲致富,为了世代不忘靠山王之恩,他们把所居的村庄命名为王逃坡。后来有位游方的和尚路过此地说:逃不如桃。于是把村庄改名为王桃坡。后人在王桃坡上,杨林湖边遍植桃树。每年三月,满坡满湖岸的桃花灿若明霞,绯红蔽日,满树的桃花与清澈的湖水相映成趣,把湖水染得一片粉红,如人间仙境一般。
我曾祖母齐王氏,就在这样一个像世外桃源一样的地方,度过了她幸福美丽的童年。王家是当地有名的大户,我的曾祖母在王家自办的私塾里读了十年书,因封建时代女人不能参加科考,虽满腹经纶,却难有用武之处。于是自己作诗填词,写字画画,自娱自乐。一天,她走进了父亲的书房,无意中发现尘封的书柜里,有一堆游方的医书,原来王家的先祖就是一个江湖游医。也许是天性吧,她对行侠仗义,四海为家的江湖侠客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潜心苦读,一个十五岁的少女,一个大户人家的大家闺秀,竟成了王家桃坡小有名气的女郎中。
有人说,我天生就是一个江湖奇才,而齐氏家族后人也不乏江湖俊杰,看来与我的曾祖母不无关系。今天的杨林湖,王桃坡位于江陵县秦巿乡,风景依然美丽。
义亥叔在碌碡上咂吧着嘴,用一杆长长的竹烟竿一口接一口地抽着旱烟,竹烟竿头上的铜烟锅在黄昏中一明一灭,一股刺鼻的烟味呛得我直咳嗽。“要不要来两口”义亥叔问我。我连忙摆手,头摇得像拨浪鼓。江汉平原的男人,几乎人手一竿长烟枪,对于这烟枪,我是心有余悸的。小时候,因为顽皮,不知挨了爷爷多少铜烟锅。以至后来回乡时,与爷爷同居一室,产生了很大的矛盾也源于这个铜烟锅。
义亥叔的这竿烟枪,是两个人共用的,那个共用的人叫亥婶。亥婶是江汉平原与武陵山脉过渡的丘陵地区——松滋县八宝人,我的老家齐家河岭二千多户人口,近一万人,是四湖地区较大的村庄,唯一两个抽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