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不稳定的因素。
眼看大局初定,倚弦急整五万精锐,就欲出城支援耀阳的孤军,直到这时他仍未知道耀阳的三千车骑已获得了绝不下主力大军的战绩,而这个时候,耀阳正领着大胜之师步入西门。
此役,耀阳展连环妙计,一战功成,先亲率孤军夜袭东鲁大营,以伤亡不及五千之当选折敌超过两万,再火烧连营,抓住荼安贪功冒进的心理,成功引蛇出洞,全歼硌城大部分精锐兵马,然后挟大胜之威,一举破关夺城,打通了北进朝歌的最后一扇门户。
至此,朝歌西机两身再无险可守,彻底裸露在曜扬军与西岐兵马的刀锋之下,而作为殷商最后一根救命草的五万飞虎雄师,也在这个夜晚绕过了雄关封丘,杀入了西岐军的软腹之地,正是一战未平一战起,你方唱罢我登台。
威武成王黄飞虎,支撑着殷商破败王朝的最后一根大柱,在接报封丘失守后,并没有如姜子牙想像中的挥军攻城或退守朝歌,沿牧野布防,而是兵行险着,率孤军在夜色的掩护下杀入西岐大军的后方。
黄飞虎的目的很简单,就是切断西岐大军的粮道,令其无力进犯朝歌,不得不死守封丘,进而结聚大军,一战而歼,消灭这支殷商王朝最大的祸害,而后转战八方,平复天下,重拾昔日的辉煌。
他这一招既毒且狠,抓着封丘城内无粮草的契机,重理击在西岐的软肋要害之上,不错,千里奔援的近十万飞虎军确是疲惫之师,但西岐的留守部队也不是什么精锐雄兵,在飞虎军迅如闪电,猛若迅雷狂风的打击下,兵力分散,且大多是老弱伤残与新降士兵把守的城池应声而破,无一能稍挡这头猛虎的步伐。
黄飞虎以十万疲兵连下五城,西岐大军后续部队的兵甲粮草尽数落入敌手,只一夜一日功夫,这支纵横无敌的劲旅便改写了这场战争的形势,至次日傍晚时分,封丘城内的十余万西岐兵马已变成进发无力,退缩不得,被迫困城死守,只得半月余粮的孤军。
消息伟回,西岐众将尽皆面如土色,粮路被断的封丘城,已再不是什么进可攻退可守的雄关重镇,而是一座等待败亡的困城死地,若到飞虎军缓过气来,与朝歌的主力大军两面困塞,不出一月,西岐的十余万兵马便要烟消云散,死无葬身之地。
其实这个可能姜子牙也不是没有想过,他只是想不到黄飞虎真的这么大胆,这么坚决果断,想也不想就以一支千里奔袭的疲惫之师孤军深入。在他想来,就算黄飞虎俗避
实击虚的绕城而战,也应先到封丘城下察看一烟,在无计可施之后再退守布防或绕城而过,而绝不是现在的装作改道,行险而搏。若真是这样,他大可从容布置,以绝对兵势的饱健雄师痛击黄飞虎的疲惫之师,一战全歼,彻底消灭这支殷商王朝的精神支柱。
只可惜他千算万算,还是算漏了两占,第一,威武成王黄飞虎可不是寻常人物,而是刚敢果断,对战争形势把握得一清二楚的绝世名将,第二,飞虎军仍天下最精锐强横的无敌雄师,普通人做不到的事情,并不是说就没有人做得到,因此,这仗他输得一点也不冤枉。
至于冤不冤枉,应该不应该,这些都是后话,眼前姜子牙最关心的事情就是突围,如何尽快获得粮草补给,他一口否定周公兵分两路,一边留守封丘,一连攻打飞虎军的计划,同时也否决了姬发全力攻打朝歌,行险一搏的提议。
因为他非常清楚,分兵决战黄飞虎,等于是慢性自杀,他绝不相信急于决战的十万大军能打下十万飞虎军镇守的城池,不,纵是尽起封丘城的十七万兵马,也绝不可能攻陷由黄飞虎亲自把守的城池,那么过得一头半月,等待西岐军的就只有败亡一途。
而姬发所说的孤军一战,也等于是飞蛾投火,只因纣王麾下除了黄飞虎的五万雄师,在朝歌城内尚有不下二十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