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3/16)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长的同意,根据斯大林元帅的建议,应由罗斯福总统采取行动,以获得蒋委员长的同意。

    三强领袖同意苏联此等要求,于日本失败后无疑应予实现。

    苏联方面,已表示准备和中国国民政府缔结中苏友好同盟条约,以便协助中国及其武装部队,使中国脱离日本的羁绊。

    蒋介石对赫尔利表示:中国的领土、主权与行政完整必须确保。

    可实际上,《雅尔塔协定》已经签署,中国如若公开反对,将面临失去美国的军事援助以及苏联不参加对日作战的处境。

    私下里,蒋介石愤怒不已:中国的独立统一、自由民主,竟然需要“友邦”劳心,“英俄同意”,殊为国家之耻辱。——“国不自立,人不自强,宇宙之大,其尚有为我民族生存之地耶?能不戒惧乎哉?”

    而苏联之所以提出强权要求,除了固有的称霸扩张逻辑之外,无法独立完成对日最后一击的美国必须把苏联拉入对日作战是最原始的初因。在中国抗日战场上,中国和美国是盟国关系,但中国军队的战场表现令美国无法把中国军队视为能够并肩作战的盟军。——中国在经历了艰苦的抗战并将迎来胜利的时刻,不但无法保障乃至获得战胜国应有的利益,反而成为权益被侵占的对象,这无疑是令中国人难以容忍的耻辱。

    一九四五年初,战争的前景在日本人看来已近绝望:

    一、敌方今后将迅速地直接加重对日、满、华核心地区的军事压力,南方各地区及太平洋上残存的据点将完全陷于孤立。

    二、估计日本能够有组织地进行战争的时间,即便竭尽所有努力,大概只能以昭和二十年(一九四五年)中期为限,此后作战方式及战争指导恐将不得不迅速转为游击战。国内形势只要仍按现状发展下去,必将暴露出战争指导上的各种缺陷。

    三、从日本方面看来,估计德国能继续维持的时间,即便在最有利的情况下,大概也只能以昭和二十年(一九四五年)中期为限。但是,即使德国崩溃,敌方投入东亚的兵力,恐怕也不会很快有重大变化。

    四、估计苏联肯定将废除日苏中立条约,但在对德作战结束(一九四五年中期左右)之前,绝不至于参加对日作战或向美国提供基地。

    五、日本指望美、英、苏、重庆在目前的战争合作中发生裂痕,这在当前看来是不可能的。

    六、为了保证使大东亚各国、各民族协助日本作战,终归将需要用武力加以控制。综合以上看法,得出的结论是:日本现在想用外交手段来扭转世界形势,已经非常困难了。

    根据上述判断,日军大本营讨论了两种不同的战争指导方案:一是继续进行决战,把中国战场要塞化,直到战争对手放弃战斗意志;二是放弃决战,固守中国战场,准备打长期的持久战。日本人的两种方案,实为一种策略,即在中国战场上达成持久战。——要知道,日本发动战争入侵中国时,持久战曾是中国人民的抵抗策略。

    最后,日军大本营决定执行第一方案,即继续进行决战。

    但是,雅尔塔会议的情报很快传到东京,对于日本人来讲无疑是个晴天霹雳:原指望苏联受制于《日苏中立条约》,不会在远东方向对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