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就在共产党转变路线,开始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积极努力的时候,一直被共产党人视为“卖国贼”的蒋介石,在日寇的步步进逼下,也认识到中日战争的“无法避免”,开始着手改变以往政策,一面“着手对苏交涉”,以期获得苏联的援助;一面“着手用政治方法来解决中共问题”,实现“和平联苏”的局面。

    蒋介石最早向中共伸出联系的触角是在1935年。

    1935年圣诞节,两个化名李融清、江帆南的人,从上海乘德国邮船,以新任驻德国大使程天放的随员身份,前往柏林。李融清即陈立夫,为国民党资深中央委员、组织部长。江帆南是国民党中组部要员张冲的化名。他们此行是受蒋介石指派,秘密访苏,商谈对日军事同盟问题,并寻机同中共人士对话。

    为了避免外界舆论,陈立夫在国内谎称因病赴杭州休养。陈临走前还特地写好几封致亲友的信函,由家人携至杭州投寄,使人相信他在杭州,可以说是做得天衣无缝。去柏林后,陈立夫也行动神秘。但他的赴苏之行还是为日本特务获悉,并公诸报端。苏联害怕,蒋介石紧张,陈立夫被召回国。此行未能成功。

    但陈立夫布置的另一条联络渠道开通。

    陈立夫的亲信,时为铁道部次长的曾养甫,通过其部属谌小岑,同中共北方局取得了联系,走出了与中共接触的第一步。

    1935年11月下旬,谌小岑给与北平中共地下党有联系的中国大学教授吕振羽写信,信中用了巧妙的暗喻:

    “近年以来,东邻欺我太甚,惟有‘姜府’和‘龚府’联姻,方期可以同心协力,共谋对策,以保家财。兄如有意作伐,希即命驾南来。”

    “姜”、“龚”是蒋介石与共产党第一个字的谐音。吕振羽接信后,马上找常与他联系的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长周小舟经北方局研究后,吕振羽、周小舟代表中共与曾养甫、谌小岑进行了几个月的谈判。

    而最早把国民党欲求谈判的信息直接送给中共中央的是宋庆龄。

    1935年下半年,蒋介石也要宋子文设法打通同中共的联系。宋子文即和二姐宋庆龄商量。宋庆龄决定请老朋友董健吾去陕北一趟。董当时的真实身份是中共上海特科人员,公开身份是上海圣彼得教堂的牧师,与宋家关系密切。1936年1月,宋庆龄邀董到自己的寓所,把一包要件交给他,请他送到陕北,面呈毛泽东和周恩来。宋庆龄叮嘱,这件事要办好,成功了益国非浅。

    1月中旬,董健吾化名周继吾,带着宋庆龄为他办理的通行证,以“财政部调查员”的身份从上海启程。到西安时,正值连天大雪,董便去找张学良帮助解决交通问题。张学良由此察觉到国民党中央正在同中共秘密联络,派人将董送入苏区。此后,张学良更加大胆进行联共抗日的活动,遂有了洛川谈判。

    2月27日,董健吾到达瓦窑堡。此时,毛泽东、张闻天在山西前线,周恩来在陕北前线。留在瓦窑堡的中共中央负责人博古会见了董健吾。董说明来意,“暗露蒋可同意:甲,不进攻红军;乙,一致抗日;丙,释放政治犯;丁,武装民众;戍顷(倾)蒋尚有款”。并转交了所带的一包“要件”:宋庆龄送给红军治病的一包云南白药和同她联系的电台呼号及密码。

    博古即将南京来人的情况电告毛泽东、张闻天等。毛泽东等中共领导人对此情况非常重视,3月4日即联名电复瓦窑堡,明确表示“愿与南京当局开始具体实际之谈判”,并提出一个谈判方案。

    第二天,红色牧师董健吾携此方案返回上海,向宋庆龄复命。

    由此,10年干戈对峙的国共两党终于在民族大敌当前着手联姻。

    根据蒋介石姿态的变化,中共中央迅速作出反应。

    193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