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这个因果规律,想尽办法,引导、督促学生多写。如果这方面做得好,比如说,学生有了写的习惯和写的兴趣,那就可以一帆风顺,水到渠成,教师不把教作文的重点放在批改上也未尝不可。

    (2)不必有作必批改。这有两种情况:a.假定学生已经培养成写的兴趣,有了随手涂抹的习惯,其结果自然是习作很多。数量相当多的习作,能够从教师眼前过一下有好处,因为可以了解学生,教学心中有数;但都批改有困难,时间不允许,那就可以不改,像御批“知道了”,画个看过的记号发还。b.有的作文平平,优点缺点都不显著,改不改关系不大,教师为了节省精力,做其他比较有用的工作,也可以不改,画上记号(或兼评分)发还。

    (3)可以靠自力尽量靠自力。缺点,错误,有些是学生自己能够补正的,教师最好不代劳。譬如说,小的,如标点不清楚,大的,如应分段而不分段,都是学生力之所能及,与其教师动手改,就不如要求学生自己改。要求学生自己动手,是给他们锻炼思路的机会,培养做事认真的好习惯的机会,所以外表是不改而实质是大改。

    (4)可以重点批改,不全面铺开。举两种情况为例。一种是指路性质的。不久之前,有个学生写了一篇“春节之前”,拿来给我看,文字通顺,条理清楚,只是记叙一个时期的生活,平静客观,有如记帐。我一个字没改,只是告诉她,大缺点是没有情趣。要写自己有感触、估计别人看了也会受感动的;这就牵涉到选材问题,要有取有舍,取舍的标准还是情趣。她听了,说完全明白了。我觉得,这个办法(不说,批在作文上自然一样)的效果,比精批细改、面面俱到会好一些。另一种是治病性质的。有的作文浑身是病,都治,接受治疗的人会感到头昏脑胀,就不如先治严重的。比如同时有词句不通和条理不清两种缺点,而前者更明显,更厉害,就可以暂且放过后者,只在词句不通方面着重批改。

    (5)批,指点优缺点以及改进的办法,都是明确具体,避免大而无当,虚应故事。回想当年我上学作文受人之批,以及后来作教师批人之文,都有不少是支撑门面、虚应故事的,如“大有进步”、“尚须努力”,甚至“叹观止矣”、“功亏一篑”之类,不要说学生不知何所谓,就是教师自己,想来也不知道究竟想让学生做什么吧?不知而还要做,我以为这是旧时代塾师批八股文习作的遗风在作祟,不批就不足以显示塾师的高明,或退一步显示认真负责。现在,我们应该用实事求是的精神铲除这种遗风,应该相信,作文教得好不好,与加批不加批毫无关系。这之后,我们就有了批不批的自由:有必要就批,没有必要就不批。

    (6)批改要有针对性。关于作文批改,这个针对性原则最重要,所以要多说几句。批,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不同的习惯(多少,何轻何重,粗略细致,等等),不同的水平(由精确到不妥甚至错误),这里为了问题单纯,只说那些一般的,即批改得精细或相当精细的。先举个突出的例,什么时候,什么人,都忘记了,只记得是一篇红格纸竖行抄的作文,教师改得特别细,原作的文字保留很少,两行之间密密麻麻,都是教师的改作。读读,教师的改笔确是比原作高得多,可惜的是,与原作的关系也成为风马牛不相及。我当时想,教师这样费力,效果究竟是什么呢?恐怕只是原作者的莫明其妙。这种费力不讨好的做法就是没有针对性。目前,像这样远离原作另来的改法总当很少了,但认真负责,努力求好,精雕细琢,以至像是在学生作文本上大显文才的改法,或者这种精神,我想还是有的。对于这种精神,人人都会钦佩。不过钦佩是一回事,效果是另一回事。为了教好学好,效果应该比动机更受到重视。批改作文,想要有高效,我以为必须顾及针对性。所谓针对性,可以从浅深两个方面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