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绍昌在《我看鸳鸯蝴蝶派》里将这派的代表作家,分成“五虎将”和“十八罗汉”。“五虎将”是徐枕亚、李涵秋、包天笑、周瘦鹃、张恨水。
1909年底,柳亚子、陈巢南、高天梅等发起成立“南社”,南社标榜气节、抨击时政、鼓吹民族革命,在当时大放异彩,开一时风气。
刘半农
曾用名:刘伴侬
出生地:江苏江阴
生卒年:1891年5月29日~1934年7月14日
毕业学校:中学学历,后留学法国巴黎大学
身份:鸳鸯蝴蝶派作家、北大教授、文学家、语言学家
主要成就:新文化运动的健将
得意之作:流行歌曲《教我如何不想她》的词作者(曲作者为赵元任)
争议:做北大教授时没有文凭,被人看不起;以教授身份为名妓赛金花写传记出书
包天笑(1876~1973):曾用名天笑、拈花,江苏苏州人,报人、小说家,著有《钏影楼回忆录》等。
张恨水(1895~1967):江西广信人,章回小说大家、通俗文学大师,著有《春明外史》、《金粉世家》、《啼笑姻缘》等。
林纾(1852~1924):福建闽县(今福州市)人。清末民初的著名文学家、翻译家。
柳亚子(1887~1958):原名慰高,字稼轩,号亚子。近代著名旧体诗人,创办并主持“南社”。著有《磨剑室诗词集》、《磨剑室文录》、《柳亚子诗词选》。
叶楚伧(1887~1946):江苏吴县人,著名的南社诗人,政治活动家。著有《世徽堂诗稿》、《楚伧文存》,以及小说《古戌寒笳记》、《金阊之三月记》等作品。
⊙“鸳鸯蝴蝶派”的说法,据说是由刘半农先叫起来的。1920年初,刘半农赴英留学,临行前,上海滩的老朋友们为他饯行,都是以前同在《礼拜六》、《紫罗兰》等报刊写小说的人,席间行酒令,背诵的都是卿卿我我的旧词藻。刘半农忍不住了,说:“真是鸳鸯蝴蝶小说。”再经报纸一渲染,“鸳鸯蝴蝶派”便由此定名。
⊙魏绍昌在《我看鸳鸯蝴蝶派》里将这派的代表作家,分成“五虎将”和“十八罗汉”。“五虎将”是徐枕亚、李涵秋、包天笑、周瘦鹃、张恨水。
⊙1933年冬、1934年春发生了一场“京海之争”,但被认为是海派作家的人,都不认为自己是海派,鸳鸯蝴蝶作家也不承认自己是鸳鸯蝴蝶作家。包天笑直到晚年还为自己的身份叫屈。
⊙包天笑一直不算富裕,四十多岁时遇到一位相士陈梅生,陈曾经给邵飘萍和徐树铮相过面,说邵眉太浓,有煞气,徐眉倒挂,作猪形,都不得善终,后来果然。陈说包可以发财,包问大概能发多少,陈答:“可以得百万。”后来国民政府崩溃那两年,通货膨胀很厉害,包的一篇文章的稿费就可以到一百万,但到底不曾发过财。
⊙戊戌变法后有一年,谭嗣同的著作《仁学》在日本出版,但在国内买不到,包天笑便找到商务印务馆经理夏瑞芳,说明这是禁书,自己想印一千册拿去卖,问夏敢不敢。夏答说没关系,只要“版权页不印出印刷厂的名号就行了”。
⊙《晶报》、《金刚钻》、《福尔摩斯》和《罗宾汉》,被称做上海小报界的“四大金刚”,其中《福尔摩斯》最擅长“揭黑”,刊发所谓内幕消息,因此惹来很多是非纠纷,主编为此经常东躲西藏,以免被人打被人抢。
⊙20世纪20年代,上海滩兴起了很多游乐场,如“大世界”、“新世界”之类,并各自出版小报,为自己争揽人气,因而上海很多文化人都曾参与其中,周瘦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