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阵地被翻了个底朝天,有一尺厚的松土,敌人阵地上的通讯瘫痪了,几十个炮兵连阵地被摧毁了,大大打击了敌人的作战士气。越军士兵纷纷逃跑,下级军官吓得不敢出洞观察情况,越军的“第一线取胜”梦想,被许世友用大炮打破了。越军指挥机关被打得晕头转向,一时无计可施。炮击过后,他们稍微清醒过来,本想赶紧采取措施,挽救败局,可新招还没想出来,我军的坦克、步兵已冲了过来。
许世友解决了全战役第一个关键的问题。
紧接着,敌人的地雷阵也被我军基本上摧垮。当时,前线还流传着许世友用水牛破地雷的故事:许世友眉头一皱,想起了我国古代齐国名将田单巧用“火牛阵”打败燕国的战例,就在广西边界地区搜罗了几百头水牛,每头牛的尾巴上捆上蘸足煤油的纱布包棉团,集中在我阵地前沿。我炮火准备好后,用火种将牛尾巴上的纱布棉团点燃,几百头水牛冲向地雷区,把越军地雷一扫而光。
这个传说不是完全真实的,但也不是完全虚构的。越军的地雷比较多,战前我侦察部队捕俘时,遭受了一些伤亡。许世友为了启发大家动脑筋想办法,曾提出过用“火牛”破越军地雷的设想,引起了大家热烈的讨论。同志们认为,“火牛阵”也是一种破雷方法,现在可以运用,但终究还不能成为我军破越军地雷的主要方法,主要方法应使用现代化武器破坏敌人的地雷。
许世友集中了大家的意见,讲了他的看法:“田单用‘火牛阵’打败燕国军队,那是古代战争。在当时的条件下,用这种战法,打了胜仗,为齐国立了战功,也为后世的军事家所赞许。现代战争中,用于破地雷阵的办法很多,器材也先进多了,主要使用工程爆破器材开辟通路,用炮兵轰击开辟通路,用飞机炸弹开辟通路,用坦克在防步兵雷场中开辟通路。这次对越自卫还击战,应当使用工兵、步兵、坦克,在全线的各种雷场中开辟通路。”
从实际效果看,在敌人防步兵雷场中开辟通路,使用坦克是比较理想的。因为坦克不怕防步兵的地雷,可以把这种地雷引爆,而不会伤害坦克本身,还可以冲破敌人的铁丝网、柴桩等障碍物,掩护步兵冲击。不过,坦克不是水牛,而是“铁牛”,也许有人把“铁牛”误传为水牛了。
战役开始前,许世友、向仲华把广西战区的陆军分成了4个集团,以边防军3个旅和军区加强的特种兵组成北集团,由军区欧副司令员、单副政委加强指挥。以边防军另3个旅和军区加强的特种兵组成南集团,由吴副司令加强指挥。以边防军3个旅和军区加强的特种兵组成的东集团,由江副司令员加强指挥。以广西3个旅组成的机动集团,由许司令员、向政委直接指挥。
开战3小时,东、南、北各集团都突破了敌人第一线阵地,正在向敌人师的纵深发展。许世友在广西全线同时向越军发起进攻,越军统帅部弄不清哪里是我军主要突击方向,搞不清我军战役企图,他们只好命令第一军区死守阵地。
许世友知道,要想在高平地区全歼越军346师,必须断敌退路。他得知第一线的各集团都突破了敌人的阵地后,认为使用穿插部队向纵深发展的时机已经成熟,必须及时发展胜利扩大战果。
他看准了敌人在高平地区的部署特点:346师的主力对着茶灵方向(这是敌人防御的主要方向),一部主力在朔江地区,一部地方团在复和地区。针对敌人重点守备的部署特点,他使用少数部队在茶灵地区佯攻,钳制敌人主力,使用一部分兵力在朔江、水口助攻。同时,使用南、北两个集团的主力,对准敌人守备薄弱的布局和莫隆实施主要突击:南集团的主力从布局突破敌人阵地,向东溪、梅弄隧道、博山、高平城突击,一部前出到纳隆大桥,断敌退路。北集团的主力从莫隆突破敌人的阵地,向通农、班庄、董赛突击,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