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军委所交任务的关键时刻,也是写好他自己历史结尾部分的重要时刻,必须亲自掌握。他腰挂左轮手枪,身披一件棉大衣。少林武功成自然,许世友平时就是站如松、坐如钟、走如风。这是他象一座大钟,坐在标有作战部署的地图旁,手拿怀表,双眼盯着指针。时间一分一分一秒一秒地过去,表好像走得特别慢。
突然,他抬起头来,放大嗓门庄严地宣布:“时间到。还击开始!”这号令是10亿中国人民的心声,这号令是东方巨龙的怒吼。在作战室紧张工作的参谋们,象各自负责的单位传达许司令员的命令。各部队接令后,立即行动起来。顷刻间,隆隆的炮声震醒了沉睡的大地,火光象早霞一样映红了天空,一群群炮弹呼啸着飞向敌人阵地,顿时敌人阵地上烈火团团,浓烟滚滚。30分钟后,一组组工兵在敌人的雷场中开辟通路,一排排坦克吼叫着向前推进,一群群步兵杀声震天冲向敌群,对越自卫还击战的序幕在全线拉开了。整个中越边境广西段,敌我双方交火激烈,形成了一条巨大的火龙。
当时有一支开战歌:
许世友发出还击开始的命令后,态度更加严肃,在作战室内背着手走过来走过去,设想着前线的情形,想象着我军英勇杀敌的场面,等待着各单位的报告。
果然,战报一个接一个飞来。北集团报告突破了莫隆防线,歼灭了莫隆地区的敌人。南集团报告突破了布局防线,打垮了布局地区的敌人,夺占了水口大桥。东集团报告突破了同登防线,正与敌人激战。许世友听着一个接一个的胜利消息,脸上也在逐渐变化,由严肃变成和蔼,由和蔼变成了满面笑容。
在本书第五章中,我们介绍了越军的作战指导思想。根据他们的指导思想和作战原则,他们第一线的兵力密度很大。我广西当面是越军第一军区,共有陆军11个师零9个旅团,第一军区的部署也是二线配置:第一线6个师零6个团,第二线5个师零3个旅、团(均不含公安部队和民军)。
许世友认真研究了越军的特点,对越军的部署有如下看法:越军的部署是按师为单位,成三线配置。除前述第一、第二线配置外,第三线是越军的战略预备队,共有5个师,都部署在河内附近,可能侵柬,也可能与我军作战。
许世友认为,从越军部署来看,第一线兵力最多,密度最大,这是和越军的作战指导思想是一致的。同时,阵地也是第一线最坚固,有坑道,有石洞改造的坚固工事,有永备工事,有大量的野战工事,“A”字形隐蔽部每排都有,堑壕、掩体到处都是,交通壕象蜘蛛网一样密密麻麻的。此外,还有什么法国炮台,据说这种工事很大,特别坚固。与工事并存的还有大量的障碍物:在第一线阵地前多数有鹿砦,很长很厚;还有陷阱竹签坑,上设陷阱下插竹签,越军估计我军人员可能活动的地段,都设置了这种讨厌的东西;各类地雷密布,发火方式各种各样,机关很多;防步兵外壕、防坦克外壕、铁丝网、拦障、石墙等,到处可见。火力计划严密,已布置好多层火网。炮兵火力从远到近,步兵武器也形成交叉火力网。总之,越军防御体系完整,阵地坚固,火力严密,障碍多而厚。综上所述,可以明显地看出,越军第一线是强点,是个坚硬的外壳,这是越军部署的突出特点。
许世友针对越军特点,想出了一个有效办法:用火力对付越军的坚硬外壳。他集中强大的炮兵部队,使用突然猛烈的火力,轰击越军的阵地、指挥所、炮兵阵地、步兵集结地域、通讯设施等。这就发挥了我军炮兵多、火力强大的优势。我炮阵地上火光闪闪,闷雷声声,成群的炮弹飞向敌阵。霎时间,黑压压雾森森的越军阵地上火光熊熊,浓烟滚滚,如同平地升起了一条巨大的火龙,在烟雾中翻腾。果然不出许世友所料,几十分钟的轰击,大量消灭了越军的有生力量。有的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