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7)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龚谷成副科长、许司令员的秘书、护士、警卫员一共6人。

    火车正点到达凭祥,边贵祥已等候在车站。见面后,我把他介绍给许司令员,许司令员跟他握了握手。边旅长问我:“山上是否派点部队警戒?”我考虑山上已有空军的一个雷达站、一个炮兵观察所、凭祥旅一个步兵连,就对他说:“不要派部队了,动静越小越好。”

    1979年1月中旬的一天,朝阳刚刚爬上山颠,两辆军用吉普车急驶在峰峦叠嶂的广西边境。后边一辆车子前座上,坐着一位两鬓斑白、脚登布鞋的老军人,他两手抓着扶手,腰杆挺里,炯炯有神的双眼凝视着前方。这就是沙场老将许世友。

    凭祥火车站距金鸡山有20多公里,车子沿着崎岖的山路行驶40多分钟,就上了金鸡山。金鸡山海拔593米,位于友谊关西侧,扼同登至凭祥的交通要道,距边界线500米左右,山形似一只雄鸡昂首鸣啼,故名金鸡山。山顶上有3座砖结构的古炮台,分别叫镇南、镇中、镇北,据说是我国清代抗法英雄冯子材所建。90多年前,这里爆发了震惊中外的镇南关大战。当时70高龄的清军将领冯子材,率部英勇抗击入侵我国的法国侵略军,歼敌2000多人,取得了抗法战争的决定性胜利。

    我给许司令员选的第一个观察点是位于金鸡山南侧突出部的南炮台。这里离敌前沿最近处只有300多米,可以看到敌人阵地上的铁丝网、暗堡机枪射孔和堑壕,在堑壕里游动的敌哨兵隐约可见。

    许司令员来到南炮台,环视一周,连声说道:“这个点很好,很开阔,看得很清楚。”那天是晴天,能见度也比较好。举目往南眺望,可以看到位于一个凹部的同登及其周围的5个大小不等的高地。再往东南,是海拔811米的扣考山和800米的扣马山。这两座山就象谅山的两扇大门,只要首先予以攻占,谅山之敌就成了网中之鱼。透过两山之间的低凹地区往南看,是黑压压的一片山,谅山市坐落其间。

    我向许司令员介绍了地形情况,敌军的布置和我们的作战方案。许世友边看边说:“这个方向的地形对我们很有利,拿下同登等于一枪杀两眼。”简明的一句话,生动形象,寓意深刻,高度概括了攻打同登的重要意义:在打高平时,可以起到牵制谅山方向敌人的作用;打谅山时,可以作为前进阵地。在南炮台,许司令员看得很高兴,不时地对着地图问一些问题。看了近半个小时,我估计许司令员看得差不多了,就对他说:“这个点就看到这里吧!是不是先到雷达站喝点水,再去西炮台看看?在那里可看到被敌人侵占的那座山。”

    “不要,看完了再休息吧!”说着他就向西炮台走去。看着他那毫无倦意的表情,真难想象他已是73岁高龄的人了。我们沿着蜿蜒的山道走了近200米,来到西炮台。这里的观察条件也很好,向西看去,距离约1500米处的国境线内,有一个山头格外注目,山上铁丝网遍布,新挖的堑壕象一条条长蛇缠绕山腰,这就是我国神圣领土浦念岭,如今却成了越南侵略者的“黑窝子”。1978年8月15日,越南当局派200多名军人,腰里别着匕首、手枪和手榴弹,手里挥舞着木棒,恶狼似地从三面扑向浦念岭,用雨点般的石块打伤了执行上级决定未予还击的我方工作人员9名,公然侵占了我国领土。

    远望着被越军侵占的浦念岭,我抑制住无比愤慨的心情,向许司令员作了介绍。他没吱声,过了许久,才憋出一句话:“这叫徒弟打师父,恩将仇报。”

    金鸡山两个点的勘察,用了一个多小时。看完后,我们来到了雷达站,刚在操场上坐下,就有不少战士围了上来。战士们没见过许司令员,都想看看这位传奇性的沙场老将。看到这个情况,跟我们一起来的副科长以及雷达站的领导同志可着急了,连声叫战士们走开。许司令员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