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3/8)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有米格17、19、21和F-5、A-37等型号。防空兵约5万人,编有5个防空师、2个雷达师。装备各型高炮2100余门,萨姆型防空导弹1000余枚。

    越南除大力扩充主力部队和地方部队外,还大搞“民军”建设,把民军作为“全民国防”的基础力量。

    越南的民军,按所负担的任务不同分为“普通民军”和“游击民军”;按作战地域不同,分别称为“民军游击队”(即乡村民军)与“民军自卫队”(即城镇、机关、厂矿、农林场等单位的民军)。其数量,在农村占当地人口的14%~20%,在厂矿、农林场等占本单位人口的60%~70%。男性16~45岁、女性16~30岁的公民,都被编入“游击民军”,年老体弱的转为“普通民军”。

    民军的编成,一般乡为一个连,大乡为一个营,其中三分之一人员为“游击民军”。城镇、厂矿、农林场等民军,根据情况编为连、营、团、师,省或县内某一战区在战时可将民军编成师、团。

    民军的装备接近其正规军,配备有步枪、机枪、火炮、反坦克炮、高射炮等火器。按规定,“游击民军”全部配有武器,“普通民军”20%的人员配有武器。民军头目一般由农村、厂矿、农林场基层单位的负责人担任。民军平时归地方部队各级指挥部指挥。战士根据地形、交通等情况,组成以一个乡为中心、数个乡联合作战的战斗群。乡民军受战斗群指挥部和县军事指挥部的指挥,城镇、厂矿、农林场等单位的民军,必要时直接受省军区指挥部获省内某一战区指挥部的指挥。

    越军在我广西正面设有第一军区,部署由陆军部队11个师零9个旅、团,成二线配署。

    第一线为高平、谅山、广宁省地区,部署有6个师零6个团。其中,325B师位于先安地区,338师位于位于亭立县太平地区,3师和473师位于谅山地区,304师位于北山地区,346师位于高平地区,广宁省43团位于芒街地区,244团位于河桧县地区,高平省567团位于重庆地区,576团位于茶灵地区,49团位于保乐地区,边防县各有一个独立营。

    第二线为河北省和北太省地区,部署有5个师零3个旅、团。其中,312师位于太原地区,431师位于慈山地区,327师位于东潮地区,329师位于鸿基地区,242海岛守备师位于锦普地区,河北省196团位于谅江地区,经济建设总局所属的38旅位于东幕地区,98团位于陆岸地区。

    在中越边境沿线,越军设有公安屯27个,其中在我国钦州地区防城县当面6个,南宁地区当面13个,百色地区当面8个。公安屯小的一般为数十人,大的多达100余人,下辖1~4个机动班及侦察组、群众工作组、检查组、后勤组等。每个屯配有机枪、火箭筒、迫击炮、无后座力炮及电台等装备。

    这次对越自卫还击作战,我广西方向主要歼敌目标是位于高平地区的346师和位于谅山地区的3师。这两个师均参加过抗法、抗美战争,经历过一些较大的战役,在越军中是比较强的作战师。

    346师又称“高北师”,师部驻高平省南俊,下辖步兵246、677、851团和炮兵188团。246团是该师主力,又称“新潮团”,抗法战争时期组建,当时为越军总参谋部直属的主力团,曾担任越共中央的警卫任务,参加过边界战役和9号公路战役,擅长运动袭击和防御作战。

    步兵第3师又称“金星师”,师部驻凉山及其以南地区,下辖2、12、141团和炮兵68团。该师原驻越南南方,1976年六七月间北调至越南北部陆南、陆岸地区,隶属越军第一军区。在我自卫还击作战前调至同登、谅山地区。该师及所属141团曾获“人民武装力量英雄”的称号。12团是该师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