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各种天气、各种温度、各种强度的风的情况,累积模拟训练。
从现在所在的地方,在冰壁上往左Z字形攀登一节登山绳——大约四十公尺左右。
那里是中央大岩沟。
从那里往上爬。
是宽二十公尺的冰壁。
斜度大约五十度。
那面冰壁延伸至左岩沟的入口。
大约八十公尺——两节登山绳,会抵达左岩沟的入口。
那里的高度是七千六百八十公尺。
高约三百公尺的巨大岩壁在那里朝天耸立。黑漆漆的垂直岩壁,连雪都攀不住。
名为岩带——西南壁最大的难关。攀越这个岩带后,就是海拔八千公尺的地点。
经常暴露在不断掉下来的落石和强风之中。
岩带左侧和右侧,各有一条岩沟向上延伸。
岩沟——岩壁上垂直延伸的岩沟。
左边的岩沟向圣母峰的西棱延伸,右边的岩沟向圣母峰的南棱延伸。要攀越岩带,除了利用左右的其中一条岩沟之外,别无他法。
羽生企图走的路线,是英国队于一九七五年利用的左岩沟。
从岩沟的入口,以两节登山绳的距离抵达像井底的地方。岩壁从左右变窄,变成宽三至四公尺的岩沟。这条岩沟附着结冻的雪。
要从那面冰壁往上爬。
一般是没有氧气没办法攀爬的地方。
随着往上爬,会越来越陡,斜度从五十度变成六十度。
尽头有高二十五公尺的岩石垂壁。光溜溜的坚硬岩石。爬完这道壁之后,才能来到岩带左边的上层。
一条倾斜的路从那里往右延伸。湿漉漉的细小岩屑积在那条倾斜的路上。这条路线一步都轻忽不得。从这里往右斜上方移动,会来到一个小房间大小的雪田。
攀越这里,进入塞满雪的岩沟,上升一节登山绳,来到海拔八、三五〇公尺的地点。
那里就是下一个营地。
羽生将连续攀登八小时到那里。
是否能从如今身在七千六百公尺的地点,攀越岩带上层——八千公尺,抵达八、三五〇公尺的地点,是攻下这面西南壁的一大重点。
从那里选择通往南棱的路线。
从黄带正下方往右移动。
黄带是横亘于圣母峰超过八千公尺的高度,巨大的黄色地层。
沿着黄带在附着雪的岩带上移动,来到从南峰岩沟——南峰陡峭的岩沟——突出的雪壁。从这里进入岩沟,爬完雪壁之后,就会来到南峰坳——日本所说的鞍部。
位于圣母峰的南峰,八、七六〇公尺正下方的地方。
从那里开始是所谓的传统路线。
距离峰顶的海拔落差还有一百公尺。
右侧——也就是连接突出于甘顺冰河这一边的雪檐,像镰刀般的棱线上,冬天的狂风会从南坳到洛子峰之间疾驰而过。
气温恐怕低于零下三十度。就风造成的体感温度思考,也可能变成零下四、五十度。
接着,攀越希拉瑞台阶,来到圣母峰顶。
那就是羽生预设的路线。
下山使用传统路线。
在南坳过一晚,之后一口气往下冲到基地营……
羽生把话切成零零碎碎地说。
那种事有可能办得到吗?
理论上是有可能。
如果天公作美,没有被落石击中,没有起风,没有犯任何小失误,体力也有,而且适应高度到可能的极限——
尽管如此——
但尽管如此,那仍旧是人的理论。实际上还没有人办到过。因为大家认为那是不可能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