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16)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目前,尼泊尔有许多问题。

    贫穷。

    人口增加。

    森林破坏。

    若是追根究柢,这些问题最终都会指向经济这一因素。

    一九八八年夏天——

    孟加拉的三角洲地带,遭受大洪水肆虐。

    这个区域原本就是由大洪水——河水暴涨泛滥——所带来的泥土而形成的土地。

    流经欧亚大陆的大河——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雅鲁藏布江)、梅克纳河,汇集于这个三角洲地带,每逢雨季就会泛滥成灾。基本上,从七月到九月的雨季发生洪水是往年的惯例,并不稀奇。然而,一九八八那年的洪水却不同以往。

    河的水位从七月开始上升。进入八月之后,水位因为连日豪雨而更加上升。

    孟加拉政府察觉苗头不对是在八月中下旬。位于首都达卡北方一百六十公里处的步兵营传来紧急联络。

    嘎泰尔郡的三万名农民,来到那座步兵营避难,把家当驮到山羊和驴子等大约一万两千头家畜身上,舍弃土地而来。

    军方的直升机飞去视查状况。

    “到处都看不见陆地。”

    直升机机长如此报告。

    那个地区周遭成为水乡泽国,三十八万名居民弃家逃命。

    淹水区如此迅速扩大,是前所未见的事。

    九月——

    淹水情形遍及全国。

    除了三大河川之外,连与其交汇的大大小小两百五十条河川也一起泛滥,百分之六十二的国土没于水中。

    一千五百座桥梁被冲走。

    被水淹没的道路长达三千五百公里。

    一亿一千万名国民当中,有三千万人因水灾而舍弃家园。

    造成这场洪水的原因之一,正是喜玛拉雅山区的森林遭到破坏。

    尼泊尔的人口,约以每年四十三万人的速度持续增加。

    人口越多,国民使用的能源量也随之增加。尼泊尔的主要能源不是石油,而是木柴。

    在尼泊尔,有两千多万人是住在山区的农民。这些人光是准备早、中、晚三餐,就要用掉许多木柴,换句话说,森林日渐减少。

    只有都市和少数村庄有电,照明也要依赖柴火。每人每年大约需要消耗一吨的木柴。

    由于家畜粪便几乎当作燃料使用,因此可作为农田肥料的量减少,土地日渐贫瘠。

    因为人民砍伐树木,森林从山区消失,每当雨季降雨,表土就会渐渐流失。尼泊尔的农业产量由于表土流失,每年下降百分之一。

    那些表土被冲刷至喜玛拉雅山麓,流进恒河,淤积于孟加拉境内的恒河下游,形成河床。孟加拉境内的恒河河床,比从前高了两公尺多。

    河床上升,使得洪水的规模扩大。

    根本原因之一是尼泊尔境内喜玛拉雅山区的森林砍伐不减反增。

    部分日本人开始在南奇市集一带植树,但规模仍小。

    一九九〇年,到了每一公顷耕地得养活九人的地步。

    人口增加使得粮食不足的情形更加严重,一九八九年三月,由于印度拒绝两国通商、通关协定,使得柴油进不了孟加拉,造成孟加拉人民得进一步仰赖树木作为能源的局势。

    这个经济贫困的国家,赚取外汇的大型经济支柱是观光。

    圣母峰、马纳斯卢峰、卓奥友峰,包含世界最高峰在内的八千公尺高峰,都集中于地球上的这个地区。

    以喜玛拉雅山为主的观光——健行者、外籍登山队的花费和入山费用,成为一大收入来源。

    除此之外,这个国家另一根赚取外汇的大型经济支柱,就是名为廓尔喀、号称史上最强的士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