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2)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从流沙教堂出来,李立三、张国焘、廖乾吾和贺昌4个人跟着向导脱离队伍,循着田间的小路单独行动。他们也听见流沙大路那边传来的零零落落的枪声。他们的向导是中共普宁县委派来的一位农民兄弟,能干而熟悉当地情形。黄昏后,他们走到了有所碉楼的村庄,流沙方向的枪声也停止了。

    向导安慰他们:天一黑,敌人不会再追击,你们放心吧。他将他们悄悄引进他家里的后门,出去一会儿,回来时抱了一大包便衣,让他们赶紧脱下军装换上便衣。并给他们准备了一顿可口的饭菜——倒不是饭菜有多么好,而是他们又饥又渴。饭后,向导将他们携带的短枪全部收藏起来,说留着将来农民起事之用。随后,他们溜出他家后门,循着山涧小路,向海滨迸发。

    他们跟着向导,在无人烟的山岭中行走了一夜。向导很有些神秘:问他什么他都笑而不答,只是领着他们赶路,也不休息。惟一停下来,是在两三处喝了几口泉水,吃了几块饼干。第二天近午,望见前面的大海,向导才说休息一下。他说前面就是甲子港,再往前走,要分开走,要表现出这5个人毫无关系,但各人要互相照顾,以免失去联系:“到了市镇上,我将要走进一家熟识的店铺,你们也陆续进去,不要出声,一切由我交涉,自然有人出来招待。昨晚到现在,我们走了100多里小路,幸好都平安度过,现在到市镇上去,一切更要注意!”其余4个人当然无话可说:“一切听你指挥。”

    向导此刻严若一名大军统帅一样。他们放慢了脚步,装作普通旅客模样,先后进入甲子港。

    这个海滨市镇,完全是个渔港,满街都是鱼产品。海港中停泊着大小渔船,海滩上晒着各式渔网,不仅各户门楣都是用大鱼骨搭成,上面堆着许多蛤壳,而且多数妇女头上手上都戴着贝类做的装饰品。这个镇上没有民团,也没有警察,除了一些大鱼贩子操纵市场外,似是一个无人过问的世外桃源。

    李立三等4人依照向导的话,走进了一间海边的店铺,便看见向导正和店老板谈话。他向他们使了个眼色,4个人便陆续坐到一条长凳上。向导又把他们引到店铺后面的楼上,他对他们说:“你们就在这里休息吧。这位店老板很怕事,不愿留你们在此过夜。他一会儿送茶饭来,你们不要下楼。我去找船,船找好后,你们就上船去。”

    黄昏时分,向导回来了。他说:“船是找好了一条,船资要100大洋,午夜开船,直驶香港。渔船的情况我还不太了解,还要去继续打听。”4个急于离开的人们并不在乎船资多少,马上就将100元交给向导,并催他赶快准备启航。

    天黑时,4人更是毫无顾虑地在海滩上荡来荡去。那位向导很着急地跑来说:“我找错了船,那是一条海盗船,船老板已侦知你们是大军官,一定带有金银财宝,可能在海上谋害你们,决不能坐!”他指着海上的船只轻声说:“我现在才弄明白,你们看,这面的都是渔船,那面的少数几只便是海盗船。”“赶紧另雇船吧。”4人都要求着。不一会儿船就雇好了,但向导坚持要去向那海盗船讨回所付的100定洋。

    4个人都急了,劝他:“算了,惹翻了他们更麻烦。还是赶紧开船吧。”

    李立三更是多了个心眼,让向导故意去和海盗船的老板攀谈,说今晚因事不走了,改在明晚走,免得发生不测,并叮嘱向导:“你也有危险,我们走后你明早一定要离开,千万不要去追那100元钱了。”

    这样安排后,大约晚上10点左右,4人踏上了新雇的渔船,船夫解缆,驶向香港。

    许多人都像李立三他们这样,通过甲子港逃往香港,再转各地。撤离晚些的,就更困难了。郭沫若一行4人摸黑从墓碑旁逃出,找不到路,就在茫茫田野里凭感觉朝海口方向走。一会又和一队有30多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