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5)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是佛教,俗称喇嘛教。元明时期分出很多教派。明中叶后,格鲁派(又称黄教)首领宗喀巴改革喇嘛教。在明清政府的支持下,黄教成为西藏地方的执政教派,流传最广。黄教有六大著名寺院,这就是青海的塔尔寺,西藏的色拉寺、哲蚌寺、扎什伦布寺、甘丹寺和甘肃的拉卜楞寺。塔尔寺在青海湟中县鲁沙尔镇西南隅。这里是宗喀巴的诞生地。相传宗喀巴出生时,他母亲将胞衣埋在地下,后来这里长出一棵菩提树,其母便在此建一座小塔,后人又改建成一座大银塔,并扩为寺院,塔尔寺由此得名。这是一组由众多的殿堂、经堂、僧舍所组成的大建筑群,吸取了汉式宫殿和藏式平顶建筑的特点。主殿大金瓦寺,面积近450平方米,是汉式宫殿建筑。另外有大经堂,是全寺宗教组织的最高权力机构所在,面积1981平方米。几经扩建,现有168根大柱,其中60根在四壁墙内。108根柱子上部,都雕有美丽的图案,外裹彩色毛毯,并缀有各种刺绣飘带,以及各种绸缎剪贴和堆绣的佛像、佛教故事图和宗教生活图。还悬挂着各种壁画,做工精细。寺内的如意宝塔八座、小金瓦寺等也都是很有特色的建筑。人称塔尔寺有三绝:酥油花、壁画和堆绣。每年春节前几个月,艺人便把纯净的白酥油揉进各种矿物质染料,塑造各种人物花木、飞禽走兽,色泽鲜艳,经久不褪。每到农历正月十五灯节会上展出酥油花,一年一度,成为寺内盛会。壁画则是典型的藏族风格,最多的是画在布幔上,悬挂或钉在墙上,颜色历久不变。堆绣则是用各色绸缎剪成各种形状,塞入羊毛、棉花之类,在布幔上绣成具有明显立体感的佛像、山水、花鸟等,形象生动活泼。三绝之外,塔尔寺的雕塑也享有盛名。其他五座黄教寺院都建于明清时期,规模类似城市,珍藏文物之丰富、殿堂陈设之豪华,均可与布达拉宫媲美。

    在西藏日喀则县西南。原为一世达赖更登珠巴(宗喀巴的门徒)于公元1477年所建。取名扎什伦布,意为“吉祥须弥山”,吉祥堆集之意。明朝末年,四世班禅洛桑曲坚掌权后,这座寺就成为历世班禅的坐床之所,是班禅喇嘛举行宗教和政治活动的中心。全寺依山傍水,层层叠叠,周围筑有城垣,方圆近两公里。内分脱桑林、夏孜、吉康、阿巴四个扎仓(学院)。有殿堂几十处,雕梁画柱,金顶碧瓦。寺内有一座高达27米多的强巴佛(弥勒)像。据记载,当时为铸此像用去青铜22万斤,黄金500斤,是世界上罕见的大铜佛。另外,历代班禅的灵塔也收藏在寺里,塔身包裹银皮,镶嵌各种宝石。与布达拉宫一样,寺里保存着各种贵重的宝器、珍玩、瓷器,以及佛像、唐卡、刺绣等,还有明清皇帝颁发的大量金玉印章,封诰敕书,以及镌有八思巴文的元代“大司徒”印章。

    拉萨的甘丹寺、色拉寺和哲蚌寺合称三大寺。甘丹寺在拉萨市郊的达孜县境内,是宗喀巴于明永乐七年(公元1409年)兴建的第一座格鲁派寺院。全寺分夏孜、绛孜两个扎仓。僧人定额为3300人。寺院规模相当于三个布达拉宫。主要建筑为拉基大殿、赤多康等。拉基大殿可同时容纳3000多个喇嘛在内诵经。赤多康是宗喀巴生前起居之处,内间有一台坐床,据说宗喀巴就是在这床上圆寂的。宗喀巴的法座继承人、历代格鲁派教主称为“甘丹赤巴”,他们世世住在这所寺里,灵塔也保存在此。

    色拉寺在拉萨市北五公里,是宗喀巴的弟子绛钦却杰(大慈法王)释迦也失所建。他曾于明永乐十二年(公元1414年)和宣德九年(公元1434年)先后两次到北京觐见皇帝,被封为大国师和大慈法王,得到明廷的厚赐。寺宇倚山面河,规模宏大。17世纪时僧员定额为5500人。到1959年时寺僧达9000人。主殿为措钦大殿,面积有1000多平方米,共四层,殿内壁画完好。寺内分节扎仓、麦扎仓和阿巴扎仓。所藏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