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有难度也得改。

    这是主政山西者下的最后决心。

    凡是改革都得涉及到一系列的利益格局再调整,这次山西煤改当然也不例外。

    把煤矿重新国有化,这看起来是逆历史潮流而动,实际上却是顺应了官方的意志。

    有人把这次改革形象地概括为“国进民退”,事实上不是“国进”“民退”的问题,而是“国有”“民无”的问题。

    当然,改革者自有改革的理由,动饭碗者自有动饭碗的动机。依王大力并不专业的头脑分析,山西即将开始的煤改所提出的改革理由并不充分。

    一是煤炭资源理应国有。

    主政者认为地下的资源本来就应该属于国家所有,现在只不过把属于国家的东西重新拿回来。

    这个提法有些倒退,站不住脚。

    试想社会主义中国的哪个东西不是属于国家所有?矿产、土地、林业、海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尔之滨莫非王臣。

    照这样的逻辑推理下去,国家改革开放所进行的一系列改革包括土地包产到户、林业资源产权明晰、矿产资源有偿开采等等都可以推倒重来。

    这样的话,岂不是否定了这些改革的成果?岂不是逆人心而行?

    所以,以这个东西本来就是我的我现在就要拿回去的小孩子思维来进行煤改,其理由并不让人心服口服。最起码,不能让王大力这样的煤老板心服口服。

    二是频发矿难,必须遏制。

    但问题是国有了就没有矿难了吗?换一句话说,矿难和国有私有的关系存在必然联系吗?

    国有煤矿矿难不断的事实证明,煤矿国有化未必就能减少矿难。

    国家安全生产总局对2006年1月到8月全国21起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特大煤矿事故的统计发现,国有煤矿竟然占到了百分之四十三。

    可见矿难并不青睐私有,死神也不畏惧国有。

    矿难与煤矿企业的规模及所有制形式之间没有直接对等的关系,国有化并不能必然减少煤矿生产事故的发生。

    有不少人认为现在的矿难之所以一个接着一个,并不是因为矿难比过去增加了,而是媒体对现在矿难的曝光率比过去频繁了。

    以前发生了矿难还能捂着盖着,现在不行了,一个手机短信,网站论坛上的一个帖子就能把消息迅速传播出去,也就是说媒体的监督力量增强了。

    就算这样的说法有道理。那么,煤矿国有化是不是就可以更能加强媒体外部监管的力度呢?

    恰好相反,现实中大型国有煤矿企业更容易利用其影响力禁止媒体报道,尤其是发生小型事故时。这样做的后果就是给人留下了小煤矿容易出矿难的印象。

    煤矿在国有化之后,可能更会恶化来自媒体的外部监管。

    三是污染严重。

    山西这几年的污染的确很严重。

    如果要回答山西以煤炭开发支撑GDP的最严重的后果是什么的话,污染恐怕是其中最合适的一个答案。

    王大力一般很少呆在自己的矿区,为啥?

    不是他不想呆,无论是发迹前还是发迹后,他感觉生活最充实的时候差不多都是在自己的煤场。

    他也不知道为什么,一看到那堆上天的煤炭,一看到为自己掘金的矿工们,他心里就感觉特别踏实。

    离开了煤矿,即便是住着总统套房,搂着如花似玉的女人,他也照样睡不着。几十年了,他和那些黑金已经融为一体,难舍难分了。

    离开了那些煤灰,他王大力就不是王大力了。

    但是现在,特别是这两年,矿区周围多了密密麻麻的坑口以后,他一会儿都不想在矿上呆了,到处都是遮天蔽日的煤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