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说到山西的煤老板,我们必须先“入乡随俗”,学几句当地的“行话”。

    煤:又叫“炭”,就是煤炭,这是山西人对煤的俗称。

    细炭:“细”,就是“细粮”的“细”,细炭就是质量优良的“炭”。

    窑:就是煤矿,在当地又称“煤窑”,这是山西人对煤矿的俗称。

    黑口子:即“黑窑”,也就是无证煤矿,当地人也叫“口子”。

    窑衣:矿工在煤矿干活时穿的“工作服”,其作用不是“御寒”,而是“遮体”。由于矿井内空气不流动,所以温度一般不会下降,再有就是矿工在高强度劳动后,浑身发热,汗水遍体,单薄衣服正好在这种环境下使用。家里亲友穿过的老式军装、秋衣、短袖、短裤或者破烂堆里捡回来的衣服都是工人首选。

    铲垅:又叫过垅,这是采掘业的专门用语。煤炭在地下都是以层分布的,煤层和煤层之间有厚厚的岩石层分开,根据采煤需要,通过岩石层进入煤层采掘。“过垅”就是“通过岩石层”。

    老头:就是煤矿坑下最高“领导”。其职责是协调、指导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各种问题,对整体采掘工程和施工安全负总责,这要求当职者首先要有相当丰富的坑下作业经验,熟悉坑下各工种的流程衔接,其次又善于指挥、协调坑下煤炭生产“单元组合”。

    挖工:又称“煤窝手”、“挖窝的”,这是坑下主要工种之一。在小型煤矿,煤炭的采掘都是以人工方式进行的。“煤窝手”挖煤的主要工具是“煤镐”。

    拉工:坑下主要工种之一。这些人用坑下专用人力车把挖工挖出的煤炭运送到指定地点。由于矿井内空气潮湿,地下水渗浸,路面凹凸不平,泥泞异常,加上长期碾行,坑下地面岩石上的车辙已下陷近15厘米,拉工在坑下拉一车500斤的“炭”负重前进非常困难,每车煤炭是按体积计算的,4车为一吨。

    一般地,在一个生产组合“单元”中,一个挖工所挖出的煤炭可供一个拉工拉运,二人工作强度、劳动量基本相当。

    矿车:在地面煤场和坑下采煤区之间运送煤炭的专用“工具车”。矿车一般是两到三节如火车车厢一样联结在一起。

    推矿车的:坑上地面辅助运“炭”工种之一。通过矿车把矿井下工人生产的“炭”运送到地面煤场,操作矿车装卸煤炭的工种就是“推矿车的”。

    补胎的:坑上辅助工种之一。由于矿井里环境恶劣,人力运煤车损坏严重,尤其是车胎爆炸、漏气、断轴、断辐等。损坏的工具及时运达地面,煤矿专门安排维修工人为拉工服务。

    推坡的:坑下辅助工种之一。由于坑下地势复杂,拉工要完成运煤任务,必须有人在煤车后推车,帮助拉工前进,这就是“推坡”,俗称“推坡的”。

    拉绳的:坑下运煤通道高低不平,上坡下坡是常有的事。拉工要完成运煤任务,必须利用卷扬机通过挂在车轴上的钢丝绳,帮助拉工“上行”,每“上行”一趟,就要专门有人把钢丝绳挂钩拉下去,为运煤车下一次“上行”做好准备,这就是“拉绳的”。

    拉带:拉工辅助工具之一。工作时,把绳带套在肩膀上,另一端通过挂钩挂在煤车上,以便更能让肩、手使上劲。

    挡风的:这个行业流行于上世纪八十年代。顾名思义,就是“遮挡风雨”的意思。也就是说,这个行业的“角色定位”就是帮助煤老板应付、逃避各种“检查验收”,以维持煤矿正常生产的“护矿保镖”。这一行主要由当地行业管理部门负责人组成。

    对缝的:这个行业流行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就是相当于农村集贸会中骡马市场上的“马侩”,他们的主要工作,就是在煤老板和当地行业主管部门之间牵线搭桥,为煤矿正常生产服务,如在政府部门办理煤矿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