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1/1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海纳百川的大气象。”

    萧七读书不少,只觉他这话初听破绽颇多,细思又有些道理,忍不住问:“为何道家的大气象,便能造就汉唐大气象?我瞧儒家的气象也不小。”

    “道家讲究‘我命在我不在天’,人人有直悟天道之份。儒家么,自汉武帝起,被董仲舒之流粉饰,变成了假儒家。到了宋朝,经朱熹那些理学酸儒再粉饰一通,便成了繁文缛节的伦常纲要,以圣人言语为要,事事三纲五常,人人墨守成规。朝廷以这假儒家为显学,气象上就局促狭小了许多,自然国势日窘了。”

    这说法闻所未闻,但萧七弃文学武,便因厌恶科举儒家的酸文腐句,听得一粟的这番痛骂,倒觉得甚合我意,笑道:“这话倒也不假。到了本朝圣太祖手中,儒家连孟子的话都被删去了,哈哈哈,好圣明啊好手段,长此以往,那些儒家弟子,不是伪君子,便是磕头虫,自是江山万年,长治久安了。”

    “不错,论气象,儒家远不如道家广大,更没有道家的率真天然。那些假仁假义之说被官府流播开来,弄得天下磕头虫无数,伪君子更多。戴烨下令杀叶横秋,固然是受了庞统的蛊惑,但他心中倘若有率真之道,无贪欲私心,又何至于此?”

    “道可道,非常道。你老道的话,有些道理。”萧七随口一叹,心下却想,“不过人心崩坏,自古有之,歹毒私心,也不该都归罪到儒家头上,那庞统只是一介武夫,还不是阴谋诡计迭出么?”

    他生性不喜与人争论,只叹道:“儒家已成了官府显学,自此以后,便会万年不变了,可惜我道家便只能退隐山林。”

    “正是。数千年来,天下格局都是儒道互济,儒家登堂入室之后,道家也只得退到了后面。但退得却不远,官府还是离不开道教的。玄武大帝便是一例,历代皆为皇帝封赏,到了永乐朝,更成为大明皇室的护国家神。永乐帝朱棣,更是死前念念不忘玄武之秘……”

    二人的话题又回到了玄武之秘。萧七不由笑了笑:“你们师兄弟三人,似乎只有一尘掌教,对玄武之秘心如止水,你和一清都是念念不忘吧?”

    一粟的眉头一掀,道:“当年我三人学艺时,各有所重。万古一尘最重法统,为重振武当声威不遗余力,在他眼里,除了武当宗门,万事皆如尘土。山河一清则嗜武成痴,他苦寻玄武之秘,是要借玄武之力,以悟绝顶武道,可惜最终竞走上魔道。而我沧海一粟,则只重悟道,无论武功高低、江山翻覆乃至武当存亡,与大道相较,都是微不足道。我钻研玄武之秘,并非要据为已有,而只是想由此顿悟天道。”萧七道:“或许因为这个,碧云师祖生前才将天枢宝镜交给你保管?”

    听他提起师尊,一粟的神色又清冷起来,眼望着斑斓紫红的西天,叹了口气:“天要黑了,上马吧,还能再赶一程。”这一晚赶路更狠了些,晚上在一家小店投宿后,萧七倒在床上便昏昏睡去。睡到大梦沉酣时,萧七忽觉一股热流自涌泉穴涌起,刹那间便流转全身。这情形极其古怪,仿佛有一道火龙从脚底升起,贯穿了整个身体正中的脉络。萧七从床上一跃而起,犹觉脚底突突发颤,滚热的气息如电流般流转不息。

    “这是……这是怎么回事?”萧七揉着足底,一粟仍在盘膝打坐。

    “这就是道书上所说的‘真人呼吸以其踵’,”一粟问明原委,也不由得得意洋洋,“老道这一路的灵应洗脉大法已近功德圆满,练到呼吸以踵的境界后,你中黄大脉已开,这便迈入先天境界了。”

    “一粟老道,你这辈子也终于做了件好事,”萧七亦觉欣喜,忽道,“我这身功力,可与血尊一较长短么?”

    一粟的神色一冷,淡淡道:“他身中剧毒,再加重伤,就算逃得性命,功力必然大减。你虽不能胜他,但终是有了与其争雄之力,不过……”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