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2)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1344年,黄河决口,河南、山东、河北、安徽、江苏等省很多地区成为一片泽国。朝廷命宰相脱脱总治河防,征发河南北兵民十七万治水。同时,为了挽救财政危机,下令发行“至正交钞”,并同时铸造新钱一并发行。

    “交钞”也就是纸币,蒙古帝国时期,窝阔台汗便曾经印制发行过,但发行额不过万锭。忽必烈建立元朝后,开始大量使用交钞,而钞法的制定者便那位是被女婿谋反而牵连的王文统。

    钞法初行时,印数每年不过10万锭,各钞库银本充实,币值稳定,信用很高。然而随着流通的需要和国家经费开支的增加,印钞数开始翻倍增加,发行动辄以百万计,而皇帝因为滥赏,又经常动用钞库银本,于是,“钞价贱,物价踊,昔值一钱,今值一两”的情况屡屡出现。

    这“至正交钞”定为每贯当铜钱100文,兑换当年世祖忽必烈时的“至元交钞”二贯,高出一倍有余。而印数首批就达200万锭,这对于民间财富可说是“豪夺”。因而行用不久,物价腾贵10倍。可朝廷不但不采取措施,竟又命户部印造次年新钞600万锭。钞票多到“舟车装运,舢舻相接”的程度。在帝国首善之区的大都,新钞10锭还买不到1斗粟。老百姓对交钞舍弃不用,只用银钱交易,甚至回到以物易物的原始状态,交钞成为购买力极低的废纸。

    巨大的天灾加上这样糟糕的币制,危机已然暗潮汹涌。而朝廷向治理黄河的兵民支付的报酬就是这种交钞,各级官员还要克扣。被天灾人祸折磨得苦不堪言的民工终于奋起反抗,“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元末农民大起义的烽火熊熊燃起。

    乱世英雄起四方,刘福通、徐寿辉、郭子兴、朱元璋、陈友谅、张士诚、明玉珍,个个都希望自己能够有朝一日攻入大都,夺取天下。

    此时在大都城中统治帝国的,是元惠宗“乌哈噶图汗”——妥欢帖木儿。

    他是元明宗“和西拉古图土汗”和世剌的长子,一个虽然出身贵胄,但幼年甚为坎坷的苦命天子。

    “三帝更位”时,文宗重新接位。登基不久,便宣布明宗的太子妥欢贴木儿不是其亲生儿子,将之流放高丽大青岛,后又流放广西静江(今桂林)。此时的妥欢贴木儿只有九岁,父亲暴死,生母早逝,又无缘无故流放边疆,可说大为悲惨。可就在流放地的大园寺中,年幼的妥欢贴木儿受到主持秋江长老的教育,系统的学习了儒家经典,竟成为元朝诸帝中侵淫汉文化最深的一个。

    待到叔父文宗驾崩,弟弟宁宗懿璘质班即位仅一个月便夭折,13岁的妥欢贴木儿终于结束了流放生涯,回到大都即位为帝。

    幼年的不幸,使得惠宗早年也曾锐意进取,先后铲除燕帖木儿、伯颜两大权臣集团,重用儒臣脱脱,实行“更化改制”——恢复科举、设宣文阁、开经筵、行太庙四时祭、修辽金宋三史、翻译经史书籍、编纂《后妃功臣传》等史书、修订《至正条格》与《六条政类》等典章。可说全面重开汉化之路,这不但让脱脱“中外翕然称为贤相”,后人甚至认为如果惠宗能够“持其心,常如至正之初,则终保大位,何至于远遁而为之虏者!”

    可惜,“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少年登基的他,很快便被宫廷糜烂的气氛所感染,沉溺于声色淫逸之中。与西域番僧学习“房中运气之术”,以至于“丑声秽行,著闻于外”。闲暇时还进行“科学研究”——制造的龙船、宫漏、五云车等“其精巧绝出,人谓前代所罕有”。

    朝政必须是要有人管的,既然皇帝耽于淫乐,太子爱猷识理答腊便想出面提前掌权。可惠宗虽然不愿意管事,但更不愿意放权,父子二人的政争随之展开。

    朝中大臣也分为两派,御史大夫老的沙、知枢密院事图坚帖木儿为一派支持惠宗,皇后奇氏、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