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初,我在广电总局实习(这是本科的最后一个学期),那个时候我是郎咸平的粉丝。那个时候他在上海的第一财经电视台有一档节目《财经郎闲评》,我是每期必看,并且要看几遍,好好研究,为郎教授的犀利观点和敏锐洞察力所折服。至今我的电脑里还保存着这些节目的全集。郎是我的偶像。
天有不测风云,到了二月底的某一天,忽然该节目传来了停播的消息,理由是他普通话不标准,作出这个决定的自然就是我正在实习的广电总局,领导们就在这个办公楼里的某个办公室,做出了停播我偶像节目的决定。我的心情很纠结。
我对于郎教授的崇拜,还不仅仅在于对他的财经观点和理论的敬佩,同样关键的,还在于对他的外表、风度、演讲和表演风格的膜拜。说白了,我对于郎教授,就如粉丝之于娱乐界的偶像明星。当时盛传上海的女人喜欢两件东西,一是法国奢侈品,另外一个就是郎咸平。
在那个时期,郎教授谈论的话题与现在是不同的。那时他因为产权改革大讨论刚在大陆出名,他所关注的问题主要还是股市(为中小股民说话)、企业案例研究(比如对联想、TCL国际化问题的评价)、国企改革中的国资流失、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房地产泡沫等话题。郎教授对于这些问题的每一次剖析,都是那样的精彩,他的节目让我看了很享受。
郎教授节目被停播之后,他并没有沉寂,除了到处发表演讲,还马不停蹄地成立了自己的视频网站,继续定期地录制节目,这些节目我也一直在看,同样精彩。更为重要的,这之后的郎教授走向了另一条意义深远的道路,那就是推出了财经类畅销书,每年出版五本之多,时至今日,财经类畅销书销量前十名中就往往有四五本郎咸平的书。可以这么说,郎教授真正更大规模地影响中国人的世界观和精神状态,是从其极为通俗的畅销书开始的。之前的郎教授,仅仅是出了名,而其思想真正为中国人所广泛接受,是从这一系列书开始。
今天的郎教授,在中国民众、媒体间的影响力是很大的,并且这种影响力已经区别于2006年之前的那种对公众的震撼、短暂的冲击,而是郎的思想已经在中国大陆的无数人之间传播开来了,做一个不恰当的比喻,已经类似于宗教对人们的影响力,郎教授成了教主。
郎教授的图书并非从第一本或第一批就开始畅销的,在刚开始的那会儿,用郎教授自己的话说就是“……你要知道,像我这样的知名度,书能卖出一万本都很难”(当时有一位郎教授的朋友准备写一本揭露、批判他的书,郎教授这样奉劝这位作者)。如果我没记错的话,这批销量不好的书,应该就是《本质》四部曲,这几本书是郎教授作为公司治理专家(或曰管理营销专家)对各种行业的本质进行总结,并对广大企业家发表相关演讲以对他们的企业经营提供指导,这些书是演讲稿的整合。这样书毕竟很小众,受众局限于企业家。
郎教授的书真正畅销始于金融危机过后,郎教授开始写起了阴谋论,其第一本大卖的书应该是《金融超限战》。不能不说郎教授对市场的敏锐度是很高的,前有宋鸿兵《货币战争》的畅销,郎教授推出这一本更具“理论高度和权威性”的《金融超限战》,正当其时也。
从这一本书开始,郎教授后面推出的每一本书,都成为中国财经图书的销量的前几名。比如《谁在谋杀中国经济》、《谁在拯救中国经济》、《新帝国主义在中国》等等,郎教授的所有书我都买了,都一一研读。哪些书我感到收获最大呢?是卖得很差的《本质》四部曲,比如其中的第一部《本质一:破解时尚产业突围之道》和第二部《本质二:破解娱乐传媒产业以小博大之谜》对我的研究的帮助相当之大(我一直在总结“走入人类心灵世界的经济学”,探讨当今世界满足精神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