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5/7)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有关大西洋浮冰的第一个主要事件发生在251-237万年之前,浮冰漂至的纬度相当于英国所处的纬度。从那以后,南极、格陵兰、北欧和北美的冰层相继形成,虽然不时有所融化——称为冰川间歇期(我们现在正处于其中之一,它开始于约一万年前)。冰的消长有一个缓慢的节律,这个节律与地轴倾斜和地球绕太阳运转的轨道的变化相关联。

    地球与太阳最接近的季节(近日点)是变化的,现在是一月份的第一周;它随日历缓慢变化,在19000年至26000年后(依其他行星的位置而定)回到一月份。其他行星的位形约每40万年重复出现(约每10万年太阳与地球接近一次)。太阳引力使地球轨道的形状从近似圆形变为椭圆形(在七月我们离太阳要远3%,接收的热量要少7%)。此外,地球的倾角则变化于22.0度和246度之间,其变化周期为41000年(上一次最大的倾角发生在9100年前,目前是23.4度,并正在减小)。这3种节律组合起来导致每10万年发生一次较大的冰川融化,一般是当地球倾角为最大,且近日点在六月时,这会在具有大多数冰原的局北纬地区引起特别炎热的夏季。

    叠加于缓慢的冰川期之上的是前述的突然变冷和回暖期。第一次发生在13000年前,那时所有对地球绕太阳运行轨道有影响的因子综合起来在北半球产生炎热的夏季,使地球上一半的积冰融化了。这种称为近德律阿斯期(YounyerDryas)的突然变冷现象按一种北极植物(Dryas)来命名,这种植物的花粉见于丹麦古湖泊底的地层中起始得相当突然。对取自格陵兰冰层中的冰芯的研究表明,它发生得就像一次干旱一样突然。年降雨量减少,冬天暴风雪剧增,欧洲的平均温度降低至摄氏7ny。所有这一切发生在几十年中。这突然的寒冷持续了1000多年,直到暖雨期的突然回归。(谈到固温室效应所引起的全球气候变暖,请注意前次发生的突然变冷期,那是在一次主要的全球渐变暖期之中)。

    格陵兰冰山内芯形成于长达250万年的更新世冰川期中最后的十分之一时期内,也就是说现在尚存在于格陵兰的冰川是在该期最后25万年内形成的,这也许是由于倒数第三次的融化致使所有基岩裸露。冰川内芯确实记载了最后两次的主要融化,一次是在13万年前,最近一次始于15000年前,结束于8000年前。最重要的是,内芯记载了整个25万年中的冰川的全部增消过程;你可以看到最近几千年里形成的“年轮”,由此计算年代,对其氧同位素取样,并推出大西洋中部海水蒸发(其后又冰凝成雪降落在格陵兰)时海洋的表面温度。

    古气象学家现在能够看到,在过去的13万年中叠加于缓慢的冰川期——甚至发生在温暖期中,有几十次突发事件。大的冰川漂移可能是原因之一,就像我曾在《智力的追溯》一书中所讨论的,这只是因为大量淡水在混合前漂浮在海洋表面可能使洋流发生重要改变,这一洋流将大量热量带入北大西洋,并有助于使欧洲的气候在冬天保持温暖。那就是为什么我担忧一次冰川涌动会在格陵兰峡湾产生一个巨大的淡水库,当冰坝最终塌陷时,它可能在一日之内顿库而出的原因。上一回当我飞越格陵兰东海岸广惠的峡湾区时,我惊骇地看到,峡湾虽还开口于海,但已显示下洼蓄水库的澡盆似的模样。在现在的海岸线上伸展着一条无冰的地带,到处似乎都是相同的高度。这提示,自上次冰川期后某个时候曾形成过一个巨大的淡水湖,它对冰原作了匀称的修剪。

    要是再来一次温度骤降可能对欧洲的农业及其所供养的5亿人口来说是毁灭性的。近德律阿斯冷却期效应在全球到处可见,甚至在澳大利亚和南加利福尼亚也能见到。虽然它会威胁人类文明,但过去的几次在人类从其类人猿祖先进化而来的过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