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4)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郑和号”在西沙群岛一带,苦苦搜寻几千年前沉没大海的飞船,己经有好几天了。

    在“郑和号”的主甲板上,有一间宽阔的探测舱。各种海洋探测设备,诸如侧向扫描声纳、海底摄影机、磁探测器和氩离子激光水下电视系统,以及形形色色的荧光屏、示波器、电子仪表,都陈设在这间探测舱中。这些设备都是日夜自动控制、自动记录的,人们只需在白天对这些记录进行检查、分析、处理。

    张銎和他的助手站在磁探测器的示波器旁,仔细地检查一盘盘记录磁带。他们异常认真地观察着示波器上那些绿莹莹的、变幻莫测的曲线,生怕漏掉了任何一个有用的信息。梁维舟、岳静一直在这里和他们一道工作,照看着水下电视系统。他们忙了大半天,仍然什么结果也没有。

    “这种探测方法也太慢了!”岳静抱怨道。

    “你还嫌慢?”张銎把目光从示波器上移过来,“这条船的设计探测能力就是每24小时8平方公里,现在我们每天实际探测10平方公里,都超过了设计能力。”

    “那怎么不慢呢,按照你这个指标干下去,这一千平方公里的海域就得用三个多月。”

    “在这么大的海域里去找一艘沉没的飞船,就象在你们的越秀公园里找一根绣花针。”张銎长满络腮胡子的脸上微微一笑,“如果在三个月内真的找到了飞船,那也就算是快的了。”

    一向爱说爱笑的岳静,轻轻地叹了一口气。

    第二天,也就是十月十八日的下午,海上又刮起了大风。尽管“郑和号”是一艘大型科学考察船,但还是被巨大的海浪捉弄着。海浪不时扑打在甲板上,船在摇摇晃晃地前进着。船上的科学工作者们在这种恶劣的自然条件下,仍然坚持着海洋探测工作。

    岳静以前乘江船时并不晕船,她以为乘海船也不会出大问题。不料海上的风浪和江湖里的情况完全两样,三晃两晃她己经受不了啦。一阵恶心,她实在控制不住自己,呕吐了。她看到自己在水下电视系统的主机前吐了一地,很不安,便挣扎着要去收拾。梁维舟赶忙放下手中的活,走到她身旁,要她坐下。接着又取来一杯温水,要她漱漱口。他这才挂了一个电话,要杨大夫来一趟。这时,张銎已经取来撮子和笤帚,要去收拾。梁维舟急忙抢过来,收拾去了。

    不一会,杨帆、徐振宇、任思宏都到探测舱里来了。杨帆问了岳静的感觉情况,歉意地说:

    “原不知道你也晕船,不然早些用药就好了。”

    说罢,照料她服了药,还取出几贴风湿止痛膏,关照她一会儿贴在肚脐上准保好使。她要岳静回自己房间休息,说着便搀扶着岳静往外走。

    徐振宇安慰了岳静几句,见梁维舟这会儿忙得团团转,额上都渗出了汗珠,便对他说:

    “你也去照料照料她,这儿的工作由我来顶着。”

    到了傍晚,风浪就停了下来。岳静休息了一夜,症状消除了,第二天一早又到探测舱工作。

    时间一天天地过去了,“郑和号”在这浩瀚的南海上航行着,探测着,搜索着,可是飞船残骸的踪影却一点也没有找到。时间一长,海上的生活就显得有些单调,岳静甚至觉得,要不是有这么一个宏伟的目标在支持着她,她都要坚持不住了。

    一天上午,为了察看全船人员健康状况,杨帆从甲板路过。海面上忽然窜出一大群飞鱼,它们展翅飞翔的样子倒真象一架架的小飞机哩。有三条飞鱼不知怎么一下子飞落到甲板上,发出咚咚响声。杨帆冷丁吓了一跳,看它那样子,还以为是小炮弹呢。这飞鱼身子是圆形的,大约有一尺来长,她拾起这三条飞鱼,送到了厨房。

    午饭时,厨师给他们加了一个菜——烤飞鱼,谁也没想到它的味道这样好。梁维舟连连称赞:“这海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