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4)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2007年4月12日,沸沸扬扬的北京中学生张小刚"舔痰案"在石景山区人民法院公开审理。舔痰男生张小刚状告北京礼文中学和该校政教主任杨玉秀侵权,张小刚要求两被告赔偿精神损害费5万元,并要求杨玉秀公开赔礼道歉。在庭审过程中,杨玉秀老师突发心脏病趴在被告席上,张小刚走到杨玉秀面前,握着杨老师的手叫了一声"妈妈"。随即,此案峰回路转,双方握手言和,原告张小刚当庭撤销对学校和老师的起诉。

    原被告双方在法庭上和解之后,尽管杨玉秀老师曾千方百计为张小刚联系了一所学校,但是,想继续读书的张小刚却突然发现,诺大京城却找不到一张属于自己的书桌了。2007年8月15日,离新学期开学还有半个月的时间,记者采访时得知,张小刚依然没有找到一所愿意接收他的学校。他的父母只好请家教来辅导他的学习,期望他能够长大成材。

    迷茫少年,情结叛逆"朋克"

    如果说20世纪70年代出生的人是依偎着电视成长起来的一代,80年代出生的人则是在电脑普及初期伴随多元化文化成长起来的一代,那么90年代出生的人会是怎样的一代呢?随着各种通讯工具的日趋完备,90年代出生的年轻人从出生、认知都被信息化的氛围包围着。他们过早地了解这个多元化的世界,过早地用幼稚的心智去辨别所谓的对与错,为此90年代的孩子有时会去挑战权威,会用极端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

    17岁的张小刚是北京市石景山区礼文中学的学生,但他只是这所学校的试读生,在与该校签订的试读协议中约定,张小刚必须遵守协议中的内容,学校才允许其继续学习。

    初来乍到的张小刚在同学中显得十分另类,其穿着打扮令周围的同学感到诧异,花里胡哨的衣着,凌乱不堪的头发,一副吊儿郎当的样子。他的朋友穿着打扮也非常与众不同,身上很多地方都打了钢钉,腰上还挂上一根长长的金属链子。张小刚说这是"朋克"的一种象征,他们玩的都是"脏朋",就是像英国朋克少年那样几个月不洗澡,出门往头上打个鸡蛋,自己在水里吐痰再喝掉。

    处于青春叛逆期的张小刚迷上了"朋克"(PUNK)。然而,张小刚并没有弄明白什么是真正的"朋克"精神,他学到的只是"朋克"颓废、叛逆的外表。

    朋克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的英国经济危机时期,是一种反摇滚的音乐力量。它产生的时代背景决定了它生来就具有反叛性,它是物质与欲望、理想与环境的不均衡压缩之下的变形产物,对物质的敏感是朋克的重要理念。朋克用简陋的音乐把他们露骨的叛逆行为提升到了哲学层次,在主观能动性和否定之否定的理论下创造了一种扭曲的责任感和边缘文化现象。

    朋克们具有一种暴躁不安的侵略性与攻击性,以及对事事都不易满足的感觉,通过精神的渲泻和灵魂的狂躁才能满足内心的煎熬。近年来朋克以其强烈的反叛性和极端性赢得了众多正处于迷茫期和叛逆期的青少年的酷爱,张小刚就是其中一员。

    张小刚不仅穿着"朋克",其处事作风也大胆另类,个性异于常人,是学校老师和同学眼里的"问题少年"。为此,张小刚和老师、同学之间没少发生摩擦。有一次,张小刚和一位老师发生了冲突,因为言语激烈,后来这位老师辞职离校了。

    张小刚的一个同学王荥阳也是"朋克"的忠实拥趸者,为了表示自己对"朋克"的爱戴,王荥阳在自己的校服上印上了"朋克照耀中国"的字样。这天,王荥阳将这件校服穿到了学校,张小刚见到之后不禁赞赏王荥阳的行为。王荥阳也很得意,穿着这件普通而又特殊的校服四处招摇。恰逢一位老师走过,他十分不满王荥阳的行为,让他脱下校服,没收了这件校服。张小刚知道这件事情后,为王荥阳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