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15)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乾隆帝把李永标视为大清第一贪,不料,查抄李永标家,却抄到一屋子破烂;夷商闯城见钦差大臣,竟然当街玩起轿龙,钦差大臣的官轿被堵,新柱气得嗷嗷大叫;朝铨新柱怀疑李侍尧有猫腻,钦案查办一直被李侍尧牵着鼻子走;潘振承的红颜知己下狠心戳穿李侍尧和潘振承的阴谋,写了一封潘振承窝藏钦犯李永标小妾的匿名信,一场风波骤然而至!

    李永标家住河南宝岗,从海关码头乘船过海,还要走四里乡间小道。宝岗村不大,约三十来户人家,农舍稀疏坐落在稻田菜地间,村前一泓碧清的湖水,村后的稻田连着几座小山坡,坡上种满了荔枝树。时下过了采摘荔枝的季节,山坡只剩下浓密的绿色。

    狭窄的田径容不下八人抬大轿,李侍尧只好请钦差下来步行。朝铨好奇地欣赏旖旎的热带风光,“湖光山色,景色迷人,不过离粤海关毕竟远了点,来去多有不便。”

    “李永标是个酸儒,厌恶江北的喧嚣浮华,效仿陶公寻觅什么田园风光。”李侍尧当然知道李永标缘何把家安在偏远的河南乡下,李永标时常借口关务繁忙不回家,仍然住在他原先居住的关署北园,北园的后巷隐居着他的小妾筱红伶。

    李永标府不好叫府,普普通通的农家小院,一幢三楹两进的瓦房,宅门没有任何标识。官兵官差半个时辰前赶到李永标府,团团围住宅院,禁止家人外出。李府外围了好些农人,漠然地看着三个步行而来,靴子沾满泥泞的官爷。

    新柱站宅前石板路上用力跺靴子上的泥泞,一脸恼怒地叫道:“李永标出来听旨!”

    李永标早有准备,他穿一身打了补丁的竹布褂走了出来,后面跟着一个捧着顶戴官袍的家人。李永标秃着脑袋跪在钦差大臣前面,一夜添了许多白发,声音嘶哑道:“罪吏李永标恭听圣旨。”

    朝铨神色肃穆宣旨:“皇上口谕,着专案钦差将粤海关监督李永标革职查办。”

    李永标肩头颤了两下,嘴里像含着一泡浓痰,嗡嗡应道:“罪吏李永标谢主隆恩。”李永标用手撑着身子,吃力地爬起来,眼神暗淡无光,木然从仆人手中接过顶戴官袍,交给钦差新柱。新柱以闽海关监督的身份与李永标多次晤面,新柱的出身和品秩高于李永标,但李永标是大清第一榷关监督,举手投足总带有难以言喻的优越感。想想李永标行将成为阶下囚,新柱竟莫名其妙生出几分伤感,方才靴子踩到水田里的恼怒悄然消逝,新柱用平缓的语气道:“李永标,请配合钦差抄家。”

    李永标带钦差进了宅院,院子里放有风车犁耙等农具,竹篙上晾晒着朴素无华的衣裳,有的还打了补丁。李永标全家和仆人被赶到前厅站着,李夫人是个四十多岁,衣着普通,相貌平庸的妇人。一个两岁的小女孩躺李夫人怀里哇哇大哭,李夫人身旁还站有两个十多岁的女孩,她们的穿着都很朴素。李永标共有四个女儿,大女儿已出嫁,嫁给光禄寺的从七品署丞。

    新柱和朝铨交换一下惊诧的眼神,李永标家人和家居的朴素令他们感到意外,可李永标已被皇上列为大清国天字号巨贪。接下来的事更使他们感到意外,客厅厢房没有一件值钱的东西,衣柜里全是旧衣破衫。朝铨在京城生活多年,他认识其中的一些布料花纹和衣服式样,都是京城特有的,想必还是李夫人来广州投靠官人带过来的。

    李侍尧心中暗喜,他没来过李永标家,眼下的情景连他都感到吃惊。李侍尧跟着新柱朝铨从厢房转到后院下人房,再转回到客厅。李永标和家人呆一块默然地站着,李侍尧朝李永标意味深长地丢眼色,招呼新柱朝铨坐案桌喝茶。

    “找到钱柜啦!”新柱的戈什哈抱着一只一尺见长的木匣子,兴冲冲从李夫人厢房跑出来。李侍尧心中暗惊,斜睨一眼若无其事的李永标。戈什哈把钱柜放到饭桌上,钱柜没上锁,新柱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