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5)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这前一首诗,讲的乃是《道德经》中的玄理;后一首诗,便是参悟之后的心境。但世间凡人,又有几个能真正悟得其妙?即便悟出妙理,恐也鬓挂白霜矣,老矣,死将至矣。古人云:“闻夕死,以为贵。”即是此理。

    常人如此,颇具内气定力者,也往往如此。

    且说瑶池婆婆俯在吐鲁浑的耳边以传音入密的方式,说了一句话。说的是什么?五岳十六王,加上森孩儿、白云子,谁也不知,谁也不晓。

    然而,天下岂有“你知我知,天知地知”之事?正所谓:“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瑶池婆婆刚说罢,便有两个人知道了瑶池婆婆所说的是什么。谁?道祖老君!还有游诸名山、飞行自在、腾蹑烟霞、绿云捧足的玄德仙人。

    有诗为证,诗曰:

    就听老君对玄德仙人笑道:

    “这婆婆年纪不大,主意倒还颇多。”

    玄德仙人也哈哈一笑,言道:

    “不愧是你的徒孙,道行很深!只是不知下一步,她该怎么办?”

    老君掐指一算,皱皱眉头,缓缓言道:

    “看来只能如此。”

    玄德仙人忙问道:

    “聃兄算出了什么?”

    老君哈哈一笑,缓缓说道:

    “此乃天机,稍后便知。我们且不去干预他们的事情。命里有时总须有,命里无时总难求。”

    二人哈哈一阵长笑,旋乘风归去。

    再看瑶池婆婆从吐鲁浑身边又轻纵而回,面对五岳十六王、森孩儿和白云子粲然说道:

    “各位还望给我一个面子,我已与吐鲁浑达成一个协议,不知各位以为如何?”

    白云子急忙关切地问道:

    “不知是何协议,婆婆但讲无妨!”

    森孩儿也急忙问道:

    “前辈有何妙策,说出来大家听听。”

    瑶池婆婆点头言道:

    “我久居瑶池,本不想再理会江湖之恩怨,只因老君送信,使我又踏入江湖,看来也是天意。既然天意如此,我就顺天行道,按道布章,依章收魔,平息恶果。”

    十二位嵩山王呜呜哭道:

    “倘若吐鲁浑果真皈依正道,我们也就从此不再哭哭啼啼了。”

    话中意思已是十分坚决、明白。要知道,嵩山十二王倘要抛弃悲哀的表情,那就将会失去一半以上的功力。

    泰山王也笑而言道:

    “说得好!到时我也不再嬉笑,只要能使吐鲁浑回心转意。”

    其他三位岳王纷纷表达了同样的意思。

    瑶池婆婆大为感动,急忙劝言道:

    “何用烦劳各位王兄自费功力?倘若真是那样,我又如何忍心?希望十六位王兄不必放弃各自的所爱,我自有主张。”

    森孩儿和白云子齐声又问:

    “到底什么办法能让吐鲁浑皈依正道呢?”

    瑶池婆婆笑道:

    “我想如此如此、这般这般……”

    一句话,听得众人大吃一惊!

    这里先要说的是尸毗救鸽的故事:

    很久以前,在阎浮提洲,有一位名叫尸毗的大国王,六万山川,八十亿村庄,有两万夫人宫女,百位太子,一万大臣,他慈悲为怀,怜悯众生。

    那时,天帝释五德离身,生命将尽,身边的毗首羯摩见了便问道:

    “你为何面有愁色?”

    天帝释答道:

    “我命将尽,而佛法已消,不知心归何处,故而发愁。”

    毗首羯摩对天帝释道:

    “阎浮提洲的尸毗国王,定能保护你。”

    天帝释又说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