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历任带领国家兴起的大人物,都有着一种同样的品质,那就是节俭。
陈嘉庚之所以能够发家致富,成为橡胶大王,不是偶然,而是他本身就具备一个成功商人的优秀习惯。其中,勤俭节约就是很重要的一个品质。嘉庚先生的节俭是革命时期逐步被影响,慢慢形成的。
1941年6月,陈嘉庚率“南洋华侨回国慰劳视察团”,从新加坡回到中国,慰劳抗日将士。国民党花巨资隆重接待陈嘉庚,希望他“感恩图报”,不料却被陈怒斥道:“此等虚浮乏实,与抗战艰难时际不甚适耳。”
后来,陈嘉庚到了延安,毛泽东留陈嘉庚吃饭,他用自己种的豆角、西红柿招待陈嘉庚,只是特地上了一味鸡汤,整顿饭算下来也就1.5元。
毛泽东说:“我没有钱买鸡,这只鸡是邻居老大娘知道我有远客,送给我的。”
陈嘉庚看了看饭菜,想起在重庆蒋介石花800银元宴请他,意味深长地对毛泽东说:“得天下者,共产党也!”
回到新加坡,陈嘉庚就公开发表言论,说共产党的领袖及一般工作人员,勤俭诚朴,吃苦耐劳。
老先生常对家人说:“事业上该花的钱,千百万都要舍得花,生活上该省的钱,一分一文也要注意节省。”陈嘉庚身体力行,一生奉行这四句话,他的所言所行,充分体现出了中华民族崇尚节俭的传统美德。
一九五一年初秋时节,那天,时任上海市市长的第三野战军司令员陈毅到福建的厦门视察工作,特意抽出时间专程前往集美,拜望已回到故乡定居的著名爱国华侨陈嘉庚先生。
陈毅望着陈嘉庚居住的一座简朴的二层小楼,握住陈嘉庚的手感慨地说:“您在集美兴建广厦千万间,让万千学子尽欢颜,而自家却是‘庐独破’哟!”
陈嘉庚领着陈毅上楼,在二楼自己办公室兼卧室接待客人,陈毅一看,只见他那床铺上挂的还是十多年前买的蚊帐,如今已泛黄并且还打了许多补丁,一张油漆斑驳的旧书桌上,倒扣着一个破瓷碗,上面立着半截蜡烛。
陈嘉庚请陈毅坐进那刚翻新过的单人沙发里,他自己则坐在一把旧竹椅上。此情此景令陈毅心潮起伏,他激动地说:“老先生,您让我又想起了延安精神罗!您这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哇!”
嘉庚先生很节俭,平时客人来的时候,也只是喝点茶,从不准备什么茶点。
一次,陈毅到他家做客,家人想,国家领导来做客,应该买点什么来招待吧。于是就瞒着他买了两斤水果糖来请陈毅。
客人走后,陈嘉庚把家人叫过来问道,“是谁买的糖果?”家人把事情说了之后,他说,以后别再浪费了,陈毅虽然是国家领导人,但他更是我的朋友啊。从这件事上,我们看到的,不是小气,而是他的实在和俭朴,是为了在更重要的事业上投入更多的财力。
“金钱如肥料,散播才有用”是陈嘉庚先生对金钱的看法。
嘉庚先生一生俭朴,从不夸耀自己,但是在投资办学方面却不惜一切。据有关人员统计,以1981年人民币和黄金比价计算,陈老一生用来办学的捐款达一亿美元以上。陈嘉庚先生的用财之道遵循“取诸社会用诸社会”的原则。他时常对友人说:“我的金钱取诸社会,亦当用诸社会”,“财自我辛苦得来,亦当由我慷慨捐出”。
“自奉节俭,一心为公”也是他的原则。他说:“今日中国贫困极矣,吾既为中国人,则种种举动应以节俭为本。”他还说:“人生在世,不要只为个人的生活打算,而要为国家民族奋斗。”总之,陈嘉庚用钱的最重要原则,是处处为国家为社会着想,而不为个人和子孙打算。这些都充分体现其为人处事的高尚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