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2)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孟子说过一句醒世恒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命运将苦难的种子也播洒在了陈嘉庚身上,这成为了他人生中的第一次大考验,同时也预示着陈嘉庚非凡命运的开始。

    1874年10月21日,陈嘉庚出生在福建同安县集美村,因为战乱不断,有很多人远赴南洋讨生活,这里便成了著名的侨乡。

    陈嘉庚的家庭,也是一个华侨世家,他出生的时候,父亲正在新加坡,经营着米店和一家小厂。从小,是母亲独自抚养他长大,因此陈嘉庚与母亲感情甚好。

    1890年秋,陈嘉庚应父函到新加坡。出洋后在父亲经营的米店“顺安”号协助族叔经管文书及银钱货账。族叔经常外出,米店业务由陈嘉庚暂时代理。

    陈嘉庚从父经商期间,公忠职守,廉洁自律,刻苦学习,勤劳操作,他首先着手扩展米业,兼营外埠生意;接着在柔佛增开一所黄梨罐头厂,并经营数百英亩黄梨园;对收入较差的硕莪厂则承顶给别人。

    这样精明运筹,加上地皮屋业涨价,顺安的营业就越来越发达了。作为顺安号经理的陈嘉庚,月薪也随着逐渐增加。初步显示出其经商才能和为人品德。

    父业式微数年过去,在陈嘉庚努力经营下,他父亲已拥有屋地产三十余万元,加上米业,黄梨业及其它,共有业产四十余万元,比陈嘉庚接任经理初期增加两倍多,成为新加坡的中等富户。

    正当陈嘉庚初显身手之际,慈母不幸谢世的消息犹如晴天霹雳。陈嘉庚闻迅哀恸,恨不得立即飞回母亲灵前。但父亲因营业无人替理,不许奔丧,待到他二七岁那年,才回到集美安葬家慈。

    1903年,三十岁的陈嘉庚再度南行,一踏入顺安店门,见店里凌乱不堪,好似无人管顾。他心中惴惴不安,急忙赶到新宅拜见父亲,想问个究竟。没料到父亲在久别相见之时,脸上竟毫无笑容。

    陈嘉庚知道事情不妙,匆匆又返回顺安号,找到他回乡后代任经理的族叔。这位族叔已身染麻木之疾,神情沮丧,问起经营情况,均推不知。他连忙调出账薄,仔细查核,竟发现外欠的流动借款达三十二万元之巨,比三年前他回乡时增加二十二、三万。陈嘉庚大吃一惊,在查看资产部分,屋地业产依然只有三十万元左右,并无增加,而顺安米店的资本却全部用罄,黄梨厂还欠市面白铁皮等款项五万余元,加上拖欠大笔利息等项,共计亏空二十万元。

    命运给出身贫苦的陈嘉庚出了难题,而且这个难题竟然是如此大的欠款。“惨罗,惨罗!”陈嘉庚脸上阵阵抽搐。

    “幸好你来了,嘉庚。”躺在病床上的族叔有气无力地说道,“我不中用了,这经理还是你接回去吧。”

    “不,我不接。”陈嘉庚断然拒绝了。陈嘉庚辛辛苦苦经营了十年的企业,曾经蒸蒸日上,并且已经发展到了相当规模。三年,他回乡仅仅三年,一个好端端的企业竟破败到如此地步。陈嘉庚心中充满着无限的哀伤。

    陈嘉庚虽然决然的拒绝了接管,但是自从十七岁南来,父亲的企业一直是他生活的靠山,习商的学堂,练才的场所,创业的基地。这些他经营过的屋业、商店、工厂、种植园,曾经给了他无数的营养,他对这个企业还是充满感情的。

    眼见家道中落,陈嘉庚感慨万千。他说:“家君一生数十年艰难辛苦,而结果竞遭此不幸,余是以抱恨无穷,立志不计久暂,力能做到者,决代还清,以免遗憾也。”

    在他彻夜权衡后,陈嘉庚终于被自己的善心所征服,接管了破败的企业。他决定在困境中扬帆起航,摆脱窘境,重整旗鼓。

    陈嘉庚分析了企业的现状,并且立即制定了新的策略:企业收束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