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7)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终于还是败了,吴三桂死后,吴集团不可逆转地陷入大溃败中,主力尽数退入云贵。

    云贵是清军最后的目标,也是吴集团最后的诺亚方舟。

    康熙十九年(1680年)三月,将军赵良栋奏请以湖广、广西、四川满汉大军分三路进取云贵。约期八月底,诸路齐进,直捣云南。康熙帝同意他的建议,开始调配军队。

    失去云贵,吴集团迎来的将是彻底的覆灭。困兽犹斗,康熙帝深知,清军面对的将是最血腥最残酷的战斗。以往各个战场上,一些皇室贵胄们所表现的散漫、没有进取心,没有担当,让康熙帝既气愤又心有余悸。面对这最后的战斗,他开始犹豫起来,是不是该改一改祖制,让能者上,而让庸才靠边。

    考虑再三,康熙帝决定,将顺承郡王勒尔锦、康亲王杰书、察尼等王贝勒都调回北京。回京后,勒尔锦、察尼及已故的尚善等王贝勒及其有关的一批将领都受到了严厉处分。

    新任命的统帅如下:

    第一路即中路,统帅为“定远平寇大将军”贝子章泰。他是饶余亲王阿巴泰之孙、博和托之子。顺治八年(1651年)封镇国公,同年晋封固山贝子。九年,袭父爵,仍为贝子。吴三桂叛后,随大将军贝勒尚善,参赞军务,以敢战善计谋屡立战功。康熙十八年十一月,康熙帝命安亲王岳乐解印回京,即以章泰接替岳乐,命为“定远平寇大将军”。

    随后康熙十八年十二月,湖广总督蔡毓荣被任命为“绥远将军”,总辖常德、武冈等处所有各省调拨官兵及湖广全省绿营兵马。总督董卫国、周有德、提督桑额、赵赖、周卜世,俱听其节制。湖南现有文武官员听其遴选,携赴军前调用。有功者,可具疏奏闻,论功行赏,如有临阵退缩、运粮违误者,副将、知府以下各官即以军法从事,副将以上各官,可指名飞章参劾。此路大军都到湖南沅州集结,由镇远一路取贵州。

    第二路统帅为赖塔,他是额驸康果礼第四子。吴三桂叛时,他以都统被授为“平南将军”。先至浙江平叛,后至福建、广东等沿海地区驻防,屡次立下战功,为康熙帝所赏识。于康熙十九年(1680年)九月授为“征南大将军”,统领广西满汉大军及选取驻广州清军精锐、原属平南王藩下的部分官兵,由广西南宁出师,速取云南。

    第三路统帅为“勇略将军”赵良栋。他以“勇略茂著,操行廉洁”,深得康熙帝的欢心,于康熙十九年正月末,授予云贵总督仍兼将军,统领四川与陕西满汉及绿营兵,由四川分两路进兵,先取遵义,后进贵州。

    此番征讨云贵,清廷共调满汉官兵合计四十余万,这差不多是清廷整个武装力量的半数了。康熙帝考虑到云贵山地多的地理特征,指示行军作战皆由绿营步兵居前,满骑继后。他启用汉官蔡毓荣征云贵,由他节制汉兵先进。

    兵力上,清廷处于绝对优势。由于接连遭受重创,吴集团此时的兵力只剩下十多万。在康熙十四年时,留守云南的郭壮图竟因兵员紧张,不得不“括庄民为兵”。

    经过充分准备,康熙十九年九月二日,清军各路大军,如期进剿。湖南一路的统帅,大将军章泰奏报:他所属部队已在沅州完成集结,决定由蔡毓荣等带领绿营兵,兵分三路,于九月十二日从沅州出发。他本人将率满汉兵于十八日随后启行,共取贵州。康熙帝批准此计划。同时通知广西、四川各将军、总督等出征将官,“俱令如期速行剿贼。”

    清军即将发动总攻之时,却出了个意外。原本已平定的四川,又发生了叛乱。四川的叛乱是为了牵制清军,本意还在于保住云贵。主谋是郭壮图,他派胡国柱、马宝、王会、高启隆、夏国相等将领,突袭了四川的清军。原本吴军已明显处于劣势,被清军打得只有招架之功。但正因如此,清军也放松了警惕,以致于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