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5)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同,亲身感受一下他大军的威武。

    战斗伊始,吴三桂手下大将王绪,率部冲入清军营中。见有如此大胆的敌将,清军兵士立功心切,迅速合围上来。王绪部遂被清军所淹没。远远望去,只见得清军不断运动,却始终看不到吴军的旗帜。那谯楼上的梁质人,不禁紧张万分,死死盯着战场,双腿不由自主地颤抖。吴三桂瞟了他一眼,让人给他上了杯茶,说道:“梁先生,好戏还在后头,留点精神,不必急。”

    梁质人拿起杯子,刚喝了口水,就听得远处传来火铳连发之声。随着声响望去,只见不断有清军倒地。包围圈则被硬生生地拉开一道口子,清军倒下的越来越多,口子也越开越大。只见王绪和他的部下杀奔了出来。吴三桂的侄儿吴应正、大将马宝、夏国相等也一并冲出搏杀。酣战中,吴应正中箭落马,夏国相急忙将把他救起,护送其归营。清军趁势追至城下,但此时侧面,忽然冲出一队巨象,清军目瞪口呆。这些兵士大多来自北方,从没见过这个东西,被惊得呆若木鸡,瞬间便被巨象踩成肉饼。清军阵势大乱,转眼间便溃不成军。梁质人扭头看了吴三桂一眼,只见得他正得意洋洋地捋着胡须,方知他先前那话的意思。连尝败绩的吴三桂此番之所以如此自信,请人观战,想必就是因为得了大象这等秘密武器。清军再能战,也敌不过这些庞然大物。

    到了中午,战场上忽降大雨,双方均鸣金收兵。吴三桂虽然取得胜利,但他的侄子吴应正伤得很重,未能救得过来。此战双方投入兵力达十余万,吴军大胜三路。清军无力再进攻,便扎营掘壕,稳固阵地与吴军对峙。

    从康熙十三年至十七年上半年,康熙帝不断增兵岳州与长沙方向。

    要想破长沙、岳州,战船非常重要。康熙帝指示,把攻岳州的沙船调到长沙,并命人就地伐木造船。偏沅巡抚韩世琦率所部赴长沙,帮助料理地方事务。为了激励士气,提高战力,康熙帝特动用国库银二十万两,充作犒兵与造船的费用。康熙十六年正月,命从京口发沙唬船六十只,随带炮械、水手、夫役,量配官兵护送至岳州。另外,安徽巡抚靳辅奉命送船,加上京口的六十只,已足一百只之数,送至岳乐军中。康熙十六年六月,命江宁巡抚督造乌船,限期务于八月内造成,送往岳州。但即使如此,吴军凭借着水师的优势,还是让清军占不得便宜。康熙帝得知前线清军船不足用,便于九月又下令增造战舰乌船六十只、沙船二百只。特命户部尚书伊桑阿赴江南同督抚“速行督造”。至康熙十七年三月,已增造乌船一百只、沙船四百三十八只,加上岳州原有乌船,已“多于贼数倍”。

    经屡次增援,清军在长沙及其邻近地区已聚结约十万大军,与吴军势均力敌。

    清军分布在岳州、长沙等地的战马、舟船、火器与人员均已齐备。康熙帝屡下命令,催促向岳州、长沙发动进攻。康熙十六年五月三日,清军水师驶入洞庭湖,将军鄂鼐率大军驾驶战船二百余只,进取君山(今仍名,位岳阳西侧,洞庭湖中),吴军水师阻击。双方激战数日,清军始终未能突破吴军防线,只得被迫撤退。

    康熙帝看得穿吴三桂,吴三桂也同样看得穿他。他很清楚清军誓取长沙、岳州的用意。这是两座互相依存的城池,如失掉长沙,岳州的后勤补给也就断了。而失了岳州,就等于给清水陆两军打开通道,长沙必不能久存。因此,只要长沙与岳州受到清军攻击,他便从各处调来大批援兵,不惜一切代价,死守两城。为了减轻这两地的压力,他以重兵出击,攻取了醴陵,窥测萍乡,断了清军岳乐部的后路,迫使清军从长沙撤出应援。另派出一支部队攻取了吉安,占据江西与湖南的门户。

    互相看得透也是件颇为麻烦的事,你来我往,始终没有个头。康熙帝指示清军,务必要收复醴陵、吉安,固守萍乡。双方在这几块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