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据守荆州。然后,由荆州再进至常德(湖南常德),以遏贼势。

    为争取时间,由户部负责,预先在沿途出征将士停留处备下粮饷,保证硕岱兵到,粮饷亦到。康熙帝同时责成议政王大臣,安排大军及后续部队进发等问题。

    此后康熙帝又不断制定作战方略:

    一、调兵遣将,分守战略要地。在广西与贵州相邻地带,预先设防。立授驻防广西的已故定南王孔有德的女婿孙延龄为“抚蛮将军”,线国安为都统,责成他们“统兵固守”。

    二、命西安将军瓦尔喀进军四川,并指示:四川与滇省接壤,今吴三桂已反,你可率副都统一员、全部骑兵,星夜赴四川。凡自云南入川的险隘之地,都必须坚守。大兵不日即进剿云南,等我师临境,贼势渐分,如有可乘之机,你即与提督相机进讨。至于西安等处,朕当刻期遣发禁旅,前去驻防。在征调瓦尔喀进川后,又命都统赫叶为“安西将军”,率兵同瓦尔喀等由汉中入川,以护军统领胡礼布为副将军,率署前锋统领穆占、副都统颜布随同出征。

    三、考虑到荆州地位极其重要,绝不能有任何闪失,康熙帝决定再派多罗顺承郡王勒尔锦为“宁南靖寇大将军”,总统大量满洲八旗及部分汉军开赴荆州。为了激励这批出征将士,在出征兵士每人白银十两的额定标准外,再增加十两。委署章京的护军校、骁骑校以下,护军、拨什库、甲兵、弓匠以上,各赏银二十两,铁匠等夫役人员也各给银十两。

    四、以山东兖州地近江南(江苏、安徽)、江西、湖广,山西太原地近陕西、四川,均属东西孔道,为适中之地,分别集结部队,秣马以待,随时调遣或应援各邻近地区。此举既节省大军从北京南下的时间,又可避免将士长途劳累之苦。副都统马哈达领兵驻兖州、扩尔坤领兵驻太原。

    五、为应对战场形势,命直隶各省巡抚仍管兵务,各设左右两营,归巡抚直接统辖。

    军事上,双方旗鼓相当,但政治上,清廷似乎更玩得转。

    一、下令停撤平南王、靖南王两藩。康熙帝给这两王亲笔诏书,意思是说:朕闻云南作乱,靖南王相应固守地方,不必搬家,平南王亦如之。命前往广东、福建办理撤藩的钦差大臣梁清标、陈一炳回京。

    二、原吴三桂部属文武官员,以及现仍在直隶各省,无论是在职的、闲住的,虽有父子兄弟现在云南的,概不株连治罪,自今以后,各宜安心守职,无怀疑虑。

    三、将吴三桂之子吴应熊暂行拘禁,待“事平”再作处置。

    四、向各重要军镇通报吴三桂反叛之事,并指导其作战方略,安抚和鼓励他们守御地方。其中陕西省,因距京师甚近,又控驭西北边疆,直接关系到北京的安危,康熙帝特给陕西总督哈占、提督张勇、王辅臣发去紧急谕旨:要他们注意发现吴三桂散布的“伪札、伪书”,晓谕官兵、百姓,检举揭发,向上报告。并称赞他们是朝廷攫任的“股肱之臣”,捍御边疆,绥辑军民,惟他们是赖。

    从以上可以看出,康熙帝虽年轻,但思想工作上还是很有一手的。

    吴三桂的反叛,对清廷的冲击实在太大,以至于清廷差点忘了礼制上最重要的一件事(也许是里子比面子重要,所以清廷先只顾忙着部署军事了)。

    好在十二月二十六日,清廷终于回过神,下诏削除吴三桂的王爵,向云贵文武官员、军民人等发布通告,宣布平叛。并承诺:所有人只要能各宜安分自保,无听诱胁,即或误从贼党,但能悔罪归诚,悉赦已往,不复究治。至尔等父子兄弟亲族人等,见在直隶各省,出仕居住者,已有谕旨,俱令各安职业,并不株连。尔等毋怀疑虑,其有能擒斩吴三桂头,献军前者,即以其爵爵之。有能诛缚其下渠魁,及兵马城池,归命自效者,论功从优叙录。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