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复仇的友好举动,且准备继续借用清兵全歼农民军,真是荒唐至极。
吴三桂真是吃香,他现在不仅仅是清廷的红人,就连南明统治集团也将他看成是香饽饽。当陆续得到吴三桂击败农民军的消息时,整个南明是举国欢庆。太仆少卿万元吉盛赞吴三桂“惟凭忠义,当闯百万,遂能屡挫贼锋,凯奏收京,功成勒鼎”。南明群臣已将他捧到与唐朝中兴名将郭子仪、李光弼同等的地位。甚至还有些弱智大臣狂言:“吴三桂克复神京,功在唐郭、李之上!”你说可笑不可笑?!
当马士英向朱由崧奏报吴三桂大败农民军的消息时,朱由崧大夸“三桂倡义讨贼,雪耻除凶,功在社稷”。这时整个南明小朝廷都得了集体狂想症,他们天真地以为,有吴三桂及清军的援助,大明朝很快就可还都北京了。大臣们纷纷建议早日同吴同三桂取得联系,并派兵进至黄河一带,好与吴三桂成“犄角”之势,彻底消灭农民军。为了让吴三桂来点劲,马士英更是建议应速给此等忠勇功臣加官晋爵。五月二十八日,朱由崧赐封吴三桂为蓟国公,子孙世袭,加赐坐蟒滚纻丝八表里、银二百两,户部发银五万两、漕米十万石,责令沈廷扬负责,自海道运送给吴三桂。其他有功将士,由吴三桂开列名单,以便给予升赏。
因为清军打了农民军,所以南明弘光政权便一厢情愿地认定此为一支扶危济困的“义师”。为了表达本朝的感激之情,弘光政权打算派一个代表团前往北京。一来向清军表达感谢之意,二来把勅书与封赏交给吴三桂,好让他感受到南明的温暖与鼓励,以使他更好地为南明效忠。
此次北上代表团由三人组成,左懋第为正使,马绍愉、陈洪范为副使。为了表示重视,特加左懋第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佥都御史衔,马绍愉加太仆寺少卿衔,陈洪范加太子太傅左都督衔。同时出于安全保卫方面的考虑,派出锦衣卫祖泽溥等作为随员同行。七月六日,朱由崧召见代表团成员,尚书顾锡畴起草的《恭拟祭告陵园文》、《祭告大行皇帝后文》、《吴三桂封爵制书》、《勒谕铁券》、《黎玉田、高起潜勅命》、《谕宣北京人民》、《谕宣彝御书》等七个文件,经朱由崧审阅后,交付左懋第等携带北上。
此番出使,经众大臣廷议,确定了议和的方针。朱由崧授权使团如下使命:在天寿山特立园陵,为崇祯改葬,与清议和,可割山海关外地,每年给钱十万为限,往来国书按古称“可汗”,通使礼仪,宜遵“会典”,不得屈膝,以致辱命。
七月十八日,使团携带黄金一千两,白银十万两,蟒缎、里绢万匹,离开南京前往北京。
使团刚走,总兵刘泽清又上奏请求追封吴三桂父亲吴襄,好使吴三桂感恩于南明。刘孔昭也上奏:“吴三桂父子效忠,宜加殊礼。”随即朱由崧追封吴襄为辽国公,谥忠壮,吴三桂继母祖氏为辽国夫人。
七月底,使团途经东平伯刘泽清驻地。刘泽清给吴三桂写了一封信,托使团转呈。信的主要意见是要吴三桂努力促进明与清的议和,建议吴三桂“何妨劻勷两国而灭闯”,为两个政权共同效力,消灭李自成的大顺政权。八月一日,使团准备渡淮河,陈洪范、马绍愉也分别致书吴三桂。
陈洪范、马绍愉之所以给吴三桂写信,是因为这两家与吴家多年来一直有往来,而吴三桂“大义灭亲”,赶走李自成,“光复”北京之举,为他在士大夫阶层赢得“美誉”,很多人看到了他身上潜藏的巨大价值。在乱世之中,谁都渴望这样一个实力派人物能成为自己的靠山与保护伞,凡是早先与吴家多少有些沾亲带故的人,无不想与吴三桂建立起某种联系。陈洪范、马绍愉在信中不遗余力地狂吹吴三桂,同时告知南明对他及其父母的封赐,是要借重吴三桂在清廷中的地位,从中予以斡旋,完成“和好大业”。
为了让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