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此打击,吴三桂心中充满了羞耻与愤怒,他发誓要让李自成、刘宗敏这帮泥腿子付出沉重的代价,四月四日率部队逼近山海关向唐通部发起猛攻。唐通因曾经受李自成的命令给吴三桂写过劝降信,此后又由他亲率部队接替山海关的防务,所以现在自认为是福将的这位倒霉蛋正在城内的帅府中做着美梦。听闻手下禀报吴大将军又打回来了,他立刻有种云里雾里的感觉,咬了咬手指方才知道自己并不是在做梦。他根本没想到会有这种奇怪的事情发生,他的部队也是毫无斗志,象征性地打了打,除了被打死的,其他的大多数都降了。唐通因不知道吴三桂为何突然反水,不敢像大头兵们那样随便投降,带着几名亲随狼狈逃回了北京。
吴三桂顺利重回山海关,城内的民众面对这一极富戏剧性的事件感到十分不安,中国人历来事事求稳,普通大众的胆子早就变得跟兔子差不多,稍有风吹草动都足够让草民们吓得心惊胆战。吴三桂的重归带来的震撼无疑是爆炸性的,有个叫佘一元的酸乡绅,忍不住手痒还写了首诗以记录当时的真实情况:
吴三桂回城后不久,觉得今后的路将异常艰险,应该搞个什么仪式,激励激励军民士气,也是为自己打打气。此时的他是满肚子的怨气与怒气,但杀气却并不那么充足,毕竟他的力量和李自成相比太过悬殊。中国人总是舍得在形式上花精力,吴三桂也不例外,要搞就搞最好的、最大的。他的阅兵誓师大会非常隆重,在会上吴三桂面对军民百姓庄严宣誓,誓与李闯血战到底,保护所有富人和穷人的财产与妻妾。吴三桂的举动得到了当地民众的大力欢迎,李自成部队在京城的所作所为早先便传到了这里,大家对那个政权的恐惧是真诚而又发自内心的,他们“饷以牛酒”慰劳吴三桂部。
阅兵后的午宴上吴三桂问众乡绅:“我兵何如?”众乡绅道:“真天兵也!”吴三桂又问:“可杀李贼否?”此时全场无声,大家都把目光投向席间李自成派来的两名使臣,这两人一叫李甲,为巡抚;一叫陈乙,是兵备道。两人此行的目的是劝降,他们此时也感觉到现场的气氛不大对劲。不过他们估计吴三桂此番作为也无非是想宣示下自己的实力,好为自己再次归降李自成争取更多的筹码,所以二人倒也显得颇为镇静。吴三桂冷冷地扫视众人,忽然冷笑起来,笑得众人毛骨悚然。就在众人揣摩吴三桂用意时,只见吴三桂将酒杯重重摔到地上,大喝道:“来人啊!将此两贼拖出去,一人割下首级祭旗;一人割耳,放其回京,给李闯传话,就说让李贼自送头来!”
帐外的刀斧手听得吴三桂命令,迅速将两人拖到帐外,不过由于吴三桂未明说将谁杀头而将谁留头割耳,所以具体怎么执行,就考验起这帮人的智商来啦。这些人跟随吴三桂多年,知道大帅的脾气,要是为这种小事屁颠屁颠地再重新跑进去请示,肯定是一顿臭骂,说不定还得吃顿板子。既然大帅未明说,自是把自由裁量权交给他们,爱怎么执行就怎么执行。李甲、陈乙此时也知道是大祸临头,不过这二位不愧是混迹官场多年的老官油子,不约而同奋力为争取被割耳朵而努力。有钱能使鬼推磨,二人纷纷掏出钱来行贿。李甲拿出一张五千两的银票,陈乙比起他来可怜的多,摸遍全身也才找出一个小小的金元宝和几块碎银子。李甲看着陈乙的金子如释重负,心想总算保住条命。陈乙看着李甲的银票,心想这回完了,差点尿了裤子。
刀斧手的头子仔细看了看银票,又咬了咬金子,然后做出一个让两人都没想到的举动,他恭敬地向李甲抱拳道:“对不住了,李大人请您先上路。”李甲吃惊地大叫:“你可看清楚,我这可是五千两的银票啊,比他的多多了。”刀斧手头目笑道:“我虽是粗人,银票倒还认识,大人的银票数目确实不少,可我也知道这银票在我们这儿是兑换不了的,得等我们打进关内,找个钱庄才能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