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4)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渐近黄昏的晚年,在对灯独坐的沉重时刻,郜明不止一次地严厉审视过自己的一生。在审视中,他时不时地问自己:在往昔,在那些置身革命斗争的非常岁月里,他真的从未怀疑过党吗?真的像一个齿轮或一颗螺丝钉一样随着党的机器轰隆隆运转么?他有没有过迷惘的时刻?是否产生过让齿轮停止运转的念头?

    有过。有过这样的非常时刻,也有过这样的念头。

    1937年10月的那个早晨是不该被忘记的。当郜明和上百名政治犯站在监狱的天井里,听外面党组织派来的代表作形势报告的时候,深刻的怀疑第一次产生了。那位代表的模样郜明至今还记得很清楚,高高瘦瘦的,约莫四十来岁,刀条脸,鼻梁上架着一副金丝眼镜,好像姓王。狱中有个难友认识他,说这位王代表确实是共产党人,曾当过山东省委组织部长。王代表向他们宣布了中共中央关于国共合作全民族抗战的指示,要求他们服从组织决定,履行手续,出狱工作。

    郜明记得,那是个阴暗潮湿的日子,看不到日头,看不到阳光,四周一片灰蒙蒙的,使人感到无比压抑。高墙电网外隐隐传来一阵阵轰隆隆的响声,闹不清是交战的炮火,还是压抑在低空中的闷雷。是秋天了,按说不该再有雷声。

    大家都沉默着,好长时间没人说话,谁都不知道该说什么好。外面的抗战形势,难友们多少是知道一些的,郜明被捕前就听说过中央有再度实行国共合作的意向。然而,此时此刻,当这种意向真的变成现实的时候,郜明和难友们又觉着难以置信了。出于高度的革命警惕,郜明第一个本能反应是:这很可能是一场骗局,那位姓王的可能代表的不是共产党而是国民党,此人是要把他们拖下水。

    王代表见大家沉默着,一个个无动于衷,有些着急了,红着眼圈说,大家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现在为了国共合作共赴国难的大局,同志们应该相信中共中央,相信组织,应该无条件服从党组织的决定,出来工作,为全民族抗战作出新贡献。继而,一个穿西装的国民党官员也讲了话。官员说,中共现在已具有合法地位,隶属于中共的红军即将编入国民革命军战斗序列,此后大家应该摈弃前嫌,为民族之生存,国体之维持而共同奋斗。见下面仍是一片死寂,官员又说,狱中与世隔绝,大家也许会感到突然,这并不奇怪。从今天开始,大家可以多看看报纸,看看中共有关国共合作的文告。凡愿意接受蒋委员长的统一领导,履行国共合作共同抗日之义务者,均可在草拟好的声明上签字,然后出狱工作。

    报告会一散,各个号子沸沸扬扬乱作了一团。狱中的种种迹象证明,那位姓王的代表和国民党官员讲的话是真的。关押政治犯的号子从那天早晨开始不再落锁,难友们串号来往不再被禁止。看守们的态度也好多了,有些看守还私下向自己的犯人道歉,讲好话,要求日后给予关照。

    当天,狱外秘密渠道的消息也传来了,履行手续出狱,确是党中央的指示精神,要求大家不论感情上能否接受,能否理解,都要坚决执行,先出来再说。郜明和几个谨慎的难友问,如果日后出问题谁负责?回答也是明确的,这是中央的决定,有问题中央负责。大家的思想这才统一了,第三天下午,当那位姓王的代表再次出现在监狱的时候,难友们不但履行了手续,而且和那位代表一起高呼起了“拥护领导抗战的蒋委员长”、“拥护国民政府”、“拥护三民主义”的口号。

    谁也没想到要呼这些口号,一切全是在仓促而激动的气氛中自然而然完成的。那位王代表讲完话,挥起手臂呼口号的时候,大家就不约而同把手臂挥了起来,跟着高呼了。就像主机运转带动了大大小小一系列齿轮,合理得不能再合理了。

    郜明本能地拒斥着这一切,既没有举手,也没有应和。他木然地在人群中呆着,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