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6)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二天李渊入留守府后召集王威、高君雅等人议事。他拿着阿史那大柰的密书,说道:“昨天,我们已经议过,现在刘武周据汾阳宫欲攻楼烦郡,皇上令我们负责这里的军事,若不能保土安民,就是杀头的罪。今天,我们一定要议出一个结果来。”

    高君雅皱着眉头,忧虑道:“这刘武周凶悍骁勇,更兼有东突厥这个硬后台,倾太原所有兵马,恐也不能敌。我们不如奏明朝廷,请皇上增兵御敌。”

    王威道:“不行,现在皇上南巡,等奏章送到江都,再返回来,至少月余,时间太长了。我们应该另想法子。”说完,他目视李渊,想探究李渊的意思。然李渊面无表情,低头翻着各郡的报章。

    高君雅按捺不住,大声说道:“唐公,你就拿个主意吧,总之要应付了今天的局面才好。”

    李渊抬起头,长叹一声道:“这实在让我为难啊,我们为将出师,要听从朝廷的调度不得擅专。目前太原城虽然墙厚易守,军械、粮秣充足,但放任刘武周攻城略地,万一他成了气候,后果不堪设想。为今之计,我们应该立刻募兵,形成规模后备御刘武周,但这还需要朝廷批准才行。正如刚才王威所言,江都太远,若公文一来一回肯定误事儿。怎么办呢?我也拿不定主意。”

    王威、高君雅对视一眼,他们明白其中的利害,若丢土退却,依皇上现在的暴虐脾气,肯定要丢脑袋!两人心意相通,齐声说道:“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唐公,还是募兵要紧。”

    李渊缓缓点点头,说道:“好吧,既然这样,就由王威兼任太原郡丞,与裴监一起负责检校、发放军粮;高君雅负责巡行城池加强守备,监造军械。至于募兵,就由我牵个头儿,让二郎帮我打打下手,二郎办事还是比较干练的。既然大家的想法一致,从今儿个开始,我们就抓紧办吧。”

    刘文静所拟的征兵檄令很快下发到各个郡县,各郡县不敢怠慢,当即张榜公布,令十八岁至二十六岁的丁男三日内到所在县衙登记。以为隋炀帝又要征兵攻打高丽,家有了男的百姓人家为此忧虑万分。群言汹汹,整个太原城以及所属郡县都弥漫在无边的恐惧之中。

    隋炀帝暴政多年,且他好大喜功,奢侈铺张,其无尽的贪婪换来了百姓日益加重的负担,导致民不聊生,大家苦不堪言。他劳师远征高丽更是倾全国之力,既征兵又征粮征物,使百姓的承受能力达到极限。几次东征无果,反而令冰天雪地的高丽多了无数战死的冤魂,国人提起高丽就不寒而栗。

    丁男们在惶惶不可终日的等待中看到了太原留守府下发的募兵令,明确这次募兵是为了抵御刘武周拱守太原。看到募兵布告,许多人奔走相告,大喜过望,因为在家门口当兵保卫家乡,和东征高丽弃尸于冰天雪地,无疑有天渊之别。一时间,各个郡县募兵点人头攒动。募得的兵丁陆续开往太原兴国寺。李世民和刘弘基、长孙顺德已经在兴国寺安营扎寨,新兵造册登记后,每人依次领了饷粮和兵器,开始进行编练。

    募兵第三天,兴国寺里人头攒动、热闹非凡。午时过后,王威、高君雅两人大摇大摆迈进寺门。李世民其时正站在房檐下与刘弘基、长孙顺德说话,看见两人进门,急忙迎上前去,施礼道:“两位世叔来此巡查,事先怎么不让人通报一声?瞧这里有多乱。”

    王威、高君雅还了礼,王威说道:“没什么,我们只是顺路来看看,你接着忙吧,不要管我们,我们随便走走。”高君雅用眼光斜睨着刘弘基两人道:“二郎,这两位是?”

    李世民眼光急速一掠,说道:“他们是小侄妻家的亲戚,刚刚来,这几天募兵事情忙不开,家父也没有时间过问。没办法,只好把他们拉过来救救急。”

    高君雅意味深长地打量了一阵,连说了几个好字,又道:“你们忙着吧,唐公抽不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