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8)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隋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春三月,春寒料峭。入夜一场北风刮来,到了早晨,整个太原郡的山山水水竟然落了一层雪粒。汾水横贯太原郡,它刚刚挣脱了冰层的羁绊变得喧响起来,正欲以奔腾之势向两岸播撒新绿,不料这场倒春寒使其放慢了脚步。

    从太原城溯汾水而上,行约四十里,就到了沟壑纵横、林木蔽天的蒙山。只见满山铺满了落叶,树干上残存的黄叶在风中挣扎、颤抖着。经历了一个严冬的枯草镶满了沟沟坎坎,放眼望去,远处和近旁都是苍黄一片。这里是隋炀帝御幸晋阳宫时的狩猎场所,寻常人不许进山,动物保持了安谧的居住环境。这不,几头梅花鹿慢悠悠地走到河边,俯下身来慢慢饮水。小鹿不愿饮水,就撒娇般地偎在妈妈的腹下,用小头抵触抚摩妈妈的奶头。

    突然,前方山林中的群鸟被惊起,林间隐隐传来了马蹄声。鹿儿们急忙一仰脖子,撒腿奔回了山中。

    马蹄声渐渐由远而近,很快,马群转过了山脚,可以看到共有十三匹马,它们奔跑的时候,马蹄带起的泥巴被远远地抛在后面。到了鹿儿刚才饮水的地方,马群放慢了步伐,居中的白马骑手一扯缰绳,稍稍打量一下周围的山势,扭头对身旁的两人说:“弘基兄,顺德,我们就从这里开始如何?”

    说话者是位年龄约二十岁的青年,只见他头戴平巾,用簪有十二颗白玉珠的络带拢着。身穿一袭银狐领的鹿皮弁服,腰系白色革带,左右饰有白玉双佩,左边挂着一柄古色斑斓的宝剑,背上则有一张雕弓和一壶箭。脚着白袜,外罩乌皮靴。这样一身短打扮,配上座下那匹通体皆白的骏马,远远望去显得英俊潇洒,俊逸清秀。近观,只见他面如朗月,剑眉凤眼,眼里透出睿智而又内敛的神光,一派富贵之气。他就是现任隋朝河东讨捕使、太原留守、世袭唐公李渊的次子李世民。

    旁边两人也驭住了马,左边的长孙顺德个子稍矮,可以说是五短身材,身上肌肉发达,脸上横肉毕现,他是李世民妻子长孙嘉敏的族叔,今年三十一岁。右边的刘弘基则身材颀长,面孔白皙,年龄比李世民长一岁。这两人乘隋炀帝征东时逃避兵役,投奔太原李渊。逃兵役者,按隋律当斩。李渊将两人藏匿在唐公府里,让他们辅佐李世民管理府兵。

    刘弘基看了周围的地势,点点头说道:“好,这里不错,谷底平阔,山势跌宕,很适合围猎。若打仗,这里也可以诱敌深入聚歼敌酋。”

    长孙顺德用嘴吹了一口气,说道:“弘基,你各方面都不错,我最看不上的就是你的酸气:我们现在来打猎,你扯到打仗干什么?真是大煞风景。二郎,就让府兵从两边驱赶,我们三人居中射杀如何?”

    李世民摇头,说道:“不好,捡现成的就少了狩猎的乐趣。我们各自为战,自赶自射,大家比赛一下,两个时辰里看谁的猎物最多。”

    十几个人拍马奔向山中,呈扇形向前推进。

    李世民催动坐骑一马当先扑向左边山坡,只见一团白影瞬间就到了山脚下。这匹白色骏马是李世民的心爱宝贝,从马具到马饰的配置李世民都下了不少工夫。辔头的络头串饰有金、银泡饰,额带居中处饰有大型的叶状金当卢,铜衔银镳。镏金马镫在阳光下反射出熠熠光芒。这匹马的来历还有一个故事。大业十一年,隋炀帝北巡雁门遭东突厥始毕可汗围困,他急忙下诏募兵。李世民当时十六岁,与十四岁的长孙嘉敏新婚不到一年,就应募到屯卫将军云定兴手下,并向云定兴献疑兵之计,结果计出功成。战事过后,云定兴将李世民召来询问他的家世,方知是唐公李渊的二郎,不禁叹道:“不料陇中显族尚有如此英武睿智的后代!二郎,说吧,你想得到我什么样的奖赏?”

    李世民转动他那漆黑的眼珠,说道:“我应募是悄悄来的,请求赏一匹马好向家父交代。”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