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鲁晓夫秘密报告的强烈冲击波,首先冲击着各社会主义国家。这些国家的共产党领袖们惊讶地读着莫斯科提供的赫鲁晓夫秘密报告副本(虽然已经经过删节),陷入思维的急转弯——因为在这之前,斯大林一直作为世界共产主义运动的伟大领袖而久享盛誉。
在强大的冲击波面前,最易被冲垮的,显然是最薄弱的一环。在当时的社会主义阵营中,这一环便是波兰。
一九五六年二月二十四日夜里,当赫鲁晓夫作秘密报告时,听众席上坐着波兰统一工人党总书记贝鲁特。贝鲁特是一位资深的波兰共产党人,早在一九一八年便加入波共。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当波共接管政权时,贝鲁特是重要的人物。一九四五年,他出任波兰总统。他与斯大林有着紧密的联系,坚决贯彻斯大林的指示,以至博得“波兰斯大林”的称誉①。赫鲁晓夫对斯大林的批判,给这位“波兰斯大林”以沉重的一击。
赫鲁晓夫作完报告,要贝鲁特表态。贝鲁特心境错综复杂,说了这样几句话:
“我们怀着悲伤的心情得知斯大林做坏事的消息。波兰人民那么感谢斯大林,感谢他的智慧和援助。”
剧烈的精神刺激,使贝鲁特病倒于莫斯科。在赫鲁晓夫秘密报告半个月后——一九五六年三月十二日,贝鲁特在莫斯科病死,由亲苏的爱德华?奥哈布继任。
不早不晚,“波兰斯大林”在这历史的关键时刻猝离人世,波兰统一工人党失去了舵手,陷于一片混乱之中。
三个多月后——一九五六年六月二十八日,波兰西部的中等城市波兹南发生了骚乱,史称“波兹南事件”。
波兹南市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年曾为波兰首都。自一九二一年起,这里成为国际博览会的举办地。
一九五六年六月二十八日,波兹南工人举行总罢工,五万工人上街游行,要求“面包和自由”,要求苏联军队撤出波兰。市人民议会、市党委会、军事检察署、公安局、广播电台受到了袭击,监狱被打开…
波兹南的骚动,震惊了华沙。波兰部长会议主席西伦凯维兹和国防部长罗科索夫斯基赶往波兹南。
翌日,罗科索夫斯基下令出动军队,平息这场骚动。于是,死五十三人,伤二百多人。结束了引起全世界关注的“波兹南事件”。
六月二十九日,西伦凯维兹在波兹南广播电台发表广播演说,警告道:“我们可以明白地告诉每一个胆敢举手反对人民政权的挑拨分子或是神经失常的人,他们的手将被砍断。”①
西伦凯维兹认为:“帝国主义组织长期以来就看中了波兹南,他们要想把举行国际博览会的城市波兹南变成在举行博览会期间发生骚乱的地方。这种事情并不是偶然发生的。”
波兹南事件虽然在表面上平息,却在更深的层次上震荡着波兰。如何看待波兹南事件,在波兰统一工人党内部产生了深刻的分歧。
矛盾的焦点集中在波兰国防部长罗科索夫斯基身上。他是一位很特殊的人物:他是波兰人,但自一九一九年参加苏联红军,战功卓着,成了苏联英雄,成为苏军元帅,加入了苏联国籍,成为苏联公民。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为了确保波兰军队的领导权,斯大林要物色一位绝对忠于苏联的人物出任波兰国防部长,罗科索夫斯基便成了最佳人选。斯大林召见了这位元帅。罗科索夫斯基得知他的新的任命,他不敢违拗,但提出了条件:“保留苏联国籍,保留苏联元帅称号。”斯大林答应了。
就这样,出现了非常奇特的现象:一位苏军元帅,一位苏联公民,成了波兰政府的国防部长、波军总司令,还兼任政府副总理,波兰统一工人党政治局委员。
在斯大林看来,由这么一位苏联元帅掌握波兰军权,当然可以放心了。可是,波兰人却对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