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3/4)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元前168年),民间流传起了一首歌谣:“一尺布,尚可缝;一斗粟,尚可舂。兄弟二人不相容。”

    刘恒对此有所感慨:“尧舜放过了自己有错的亲人,周公杀掉了自己要谋反的弟弟管叔和蔡叔,然而大家把他们都当作圣人君子,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们没有因私情而妨碍天下之事。老百姓难道以为我当年是心怀不轨,贪图他们国家的土地才处理淮南王的吗?”

    问题就出在这首歌谣上。依着明人田汝成的观点,这首歌谣的立场不对,摆明了是无理取闹。于是有史家推测,这是刘长的儿子刘安有意让人散布的歌谣。

    清人冯景认为,是刘安长期暗地里培养势力、招揽门客,一心想要重新夺回淮南王的王位,所以才故意派人散播了这首歌谣。刘安想要制造一种“民意”的表象,来迫使刘恒对淮南国势力有所妥协,最终将淮南王的王位封给自己,借此发展自己的实力。

    掺和到淮南国一事中的还有贾谊。

    贾谊早在文帝前元七年(公元前173年)就已经被刘恒召回了长安。贾谊来见刘恒的时候,刘恒刚刚吃完祭祀用的肉,在未央殿北边的宣室中思索鬼神之事,见到贾谊前来,赶忙问以鬼神。这自然是贾谊在行的事情,因为儒道同源,都发源于殷周宗教,都重鬼神、讲祭祀。

    君臣二人彻夜长谈,刘恒对贾谊的亲近感被重新唤起。他说:“好久不见贾谊了,本以为我的思想已经超越了他,现在看来还是不如他啊。”于是拜贾谊为刘恒少子梁怀王刘揖的太傅,让他主管刘揖的生活起居和学习。

    这次贾谊在淮南王的事情上横插了一杠子。他给刘恒上书说:“今淮南地远者或数千里,越两诸侯,而县属于汉。其吏民繇役往来长安者,自悉而补,中道衣敝,钱用诸费称此,其苦属汉而欲得王至甚,逋逃而归诸侯者已不少矣。其势不可久。”(《汉书·贾谊传》)

    也就是说,在贾谊眼中,刘恒急于将淮南国改为汉郡,结果导致六年来当地民生问题严重。淮南国的百姓离长安太远,中间隔着梁国和淮阳国,出行太不方便,这样使得民怨沸腾,实在是得不偿失,反倒不如重建王国。贾谊计划让刘恒的儿子淮阳王刘武、代王刘参管理这里。他打算把淮南国的土地分给淮阳国,再把淮阳国的一部分土地分给梁国,从此这两个国家土地扩大,而国君又都是刘恒的儿子,这样可以起到护卫长安、抵挡诸侯叛乱的作用。

    贾谊虽然鼓吹将淮南地区重新划归到某个皇子管理的王国之下,却从未打算让淮南国独立。贾谊反对王制,但在他眼里,皇子的王国与中央郡县差别不大,都能维护刘恒的统治。

    可惜这想法与刘安的想法背道而驰。

    贾谊不仅不想让淮南国复国,还排斥刘长的四个儿子。在刘恒将刘安、刘勃、刘赐、刘良封为列侯后,贾谊就已经清楚地认识到,这是在为四人日后称王做铺垫,一切做法都是养虎为患。于是他又一次上疏劝谏道:“淮南王的罪行天下人都看得清清楚楚,陛下赦免了他的死罪,流放了他,他最后是自己把自己搞死的,跟皇上您倒有啥关系嘛!皇上不必觉得对不起他,淮南王是罪人,他的儿子们就也都是罪人,您现在要是再提高他们的地位,那只会招来天下人的批判,并不会削减刘安等人心里的仇恨。”

    开始的一切都是按照贾谊的预想发展的。文帝十一年(公元前169年),刘恒下令让刘章之子——城阳王刘喜去淮南国的故地称王,并按照诸侯王的规格为刘长修缮了陵墓,还追谥刘长为淮南厉王。《谥法解》说:“暴慢无亲曰‘厉’。”刘长跋扈无礼,这评价倒也符合他的为人。

    文帝十六年(公元前164年),此时贾谊早已因过度忧虑而去世,没有人再会阻拦刘恒给刘安封王了。

    于是在这一年,刘恒让淮南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