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相照当;到了刘恒时,大老粗周勃被打击了,但人家陈平依旧能好好地当着宰相。陈平能够成为官场“不倒翁”,大约就是对后世所说的官场“潜规则”比较谙熟。仔细想来,陈平一生侍奉过的君主很多,项羽、刘邦、吕后……他能在这些人之间游刃有余,可见自身也具有成为一代纵横家的潜质,和苏秦、张仪差不多,从不讲道义,只讲利益。
刘恒宠幸周勃肯定是超过陈平的,毕竟在拥立刘恒为帝的事情上周勃比陈平积极得多,刘恒此举无非是稍稍敲打一下周勃罢了,但也足以看出刘恒的智慧和对帝王术的娴熟。他绝不会让臣子觉得自己受到了君王的宠爱,哪怕这种宠爱是客观上的事实,因为皇帝总认为自己不能在臣子面前失去威严。
第四,犒赏刘氏宗亲。
刘恒给朱虚侯刘章、襄平侯纪通、东牟侯刘兴居三个人每人增加了两千户的封邑,赏了两千斤黄金(黄铜)。又将典客刘揭封到阳信(今山东无棣东北),为阳信侯。
这三个人各有各的功劳。朱虚侯刘章在平定诸吕时杀了吕产;襄平侯纪通伪造诏书,放周勃进入了北军;东牟侯刘兴居替刘恒把少帝刘弘搞下了台,所以这三个人受封理所应当。另外刘揭在平定诸吕时参与夺取赵王吕禄统领南军的印信,按照功劳也有赏赐。
上述四点,就是刘恒即位之初对参加政变、扶植他上台的功臣和诸侯王的安排,这其中各项安排都是有深意的,刘恒的政治手腕很成熟。
然而这之中有两个问题。
首先,受赏的功臣中没提到郦寄、陆贾、曹窋三人,实在反常。
郦寄帮着功臣集团劝说吕禄放弃了兵权,曹窋给功臣集团报信,陆贾劝说陈平、周勃联手,此三人皆有功勋,理应有所赏赐。
仔细想来,如果非要讲出些道理,刘恒没有封赏郦寄或许是因为要拿郦寄的功劳抵偿他平时和吕氏家族相亲近的罪过,可是陆贾、曹窋二人未受封赏就实在不好解释了。最主要的原因可能还是这两个人没有直接参与拥立。陆贾、曹窋二人在平定诸吕、拥立新君的过程中一直都在给功臣集团出力,和刘恒没有直接接触。
由此我们也看出,刘恒是想通过此事摆明一个态度:凡是不顺应他、不真心支持他的人都得不到封赏。
其次,诸侯王获得的封赏远小于功臣集团的人,这也很反常。
特别是朱虚侯刘章和东牟侯刘兴居二人,刘恒并没有履行先前的承诺,即事后让刘章做赵王、让刘兴居做梁王,只是增加了他们的封邑,给了他们赏钱。
这一方面表现出汉文帝刘恒对功臣集团影响力的否定——不论什么事情,他们说了不算,刘恒说了才算。而另一方面,这也表现出刘恒在解决王国问题、防止诸侯王势力膨胀上的急功近利。刘恒的做法为日后的汉帝国埋下了不小的隐患,刘恒大约就没想过,刘章、刘兴居二人可能会因此被逼反,而后来刘兴居确实谋反了。刘恒很有政治手腕和眼光,但毕竟还是缺乏经验,小伙子刚上台的时候满怀一腔热血,难免在一些事情上操之过急。
然而毋庸置疑的是,刘恒确实是用上述四点安排稳住了功臣集团和诸侯王集团,朝廷里的各路人马都很高兴自己没看走眼,他们投下的赌注果然为他们换来了丰厚的报酬,他们对刘恒的信心也因此树立了起来。
同时,刘恒用一系列“胡萝卜加大棒”式的手段,将这个在平定诸吕之乱过程中形成的“功臣-诸侯王利益联合集团”成功分割开来。由于两个集团的人各自受到的待遇不同,他们的矛盾也就出现了,这就便于刘恒分离两派势力,从中加强专制。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