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处理有关功臣、诸侯王这些“外人”的问题,刘恒还要大力培养自己的羽翼。这几乎是所有统治者的必修课,更何况是对于刘恒这样一个有抱负有理想,并希望施行新政的人,他培植人才的目的无非两点。
首要的是巩固自己的地位。刘恒不能一辈子指望着功臣集团和诸侯王,一直靠他们来维护自己的利益。那些人小算盘不少,长期受制于他们的话,刘恒根本无法有所作为。
其次就是为日后推行新政培养人才、征集意见。刘恒刚刚登基就表露出了实行新政的意图,特别是在王国问题的处理上。刘恒特别希望拿这个问题开刀,因为他自己就当过诸侯王,对地方上的事情很清楚。加之刘恒与诸侯王的势力接触广泛,自然有一种在解决王国问题上的优越感。
刘恒在巩固和培养自己的势力方面主要做了三点。
第一,刘恒在十月初八派自己的舅舅、车骑将军薄昭去代国接来刘恒的生母薄氏,将她立为太后,并在十二月封薄昭为轵侯。
刘恒刚刚在长安扎稳脚跟,放眼望去,除了舅舅之外他举目无亲,张武、宋昌虽然贴心,但也不能无话不谈。刘恒需要薄太后来为他出谋划策,而太后的确立标志了中央体系的进一步健全,加速了整个政权的稳固,在这方面刘恒可谓目光卓越。
第二,刘恒登基之后封赏代国的功臣。
刘恒之所以能顺顺利利地当上皇帝,当初跟着他从代国来长安的宋昌、张武等七人功不可没,尤其是宋昌功劳不菲。同时,刘恒也想培养一套自己的班底,而这七个人几乎就是现成的,以前在代国什么样现在还什么样就行。所以刘恒下诏说:“众大臣平定诸吕迎我入京的时候,开始我很担心,群臣也阻拦我,只有中尉宋昌让我不要怀疑,这才让我没有失去做皇帝的机会。之前我已经任命宋昌做了卫将军,统领南北军,现在要再封他为壮武侯。剩下的六个人也都封他们做九卿①一级的官员。”
九卿这样的重臣之中,三分之二都是代国原班人马,再加上宋昌被封侯,文帝刘恒可谓是充分地扶植了自己原本培养的势力,想来这七人受此厚恩,肯定能更好地为刘恒服务。
凌稚隆在《史记评林》中引用了董份的一段评价说,刘恒先封诸侯和功臣集团的人,再封代国人马,可见刘恒不偏私。尽管刘恒人不坏,可这样过度解读,给刘恒脸上贴金,真不得不让人怀疑凌稚隆是不是在“高级黑”了。
刘恒如果先封赏宋昌、张武七人,那功臣元老们不闹腾起来才怪;同时,后封赏这七个人其实也是对他们的一种变相保护,不然此七人一旦成为功臣们嫉妒的对象,那肯定没有好下场了。
刘恒培养干部的第三项措施是下令在全国范围内选拔人才。
刘恒登基时天下初定,所以急需的是可以马下治天下的人,而不是能够马上打天下的人。可问题在于,他自己就是这拨武将扶植起来的,朝堂之上大老粗居多,而功臣集团的子弟也仰仗父兄的军功和拥立之功飞扬跋扈。所以刘恒就希望通过选拔新的人才,尤其那些有才能但是没背景、没财力的人,比如大才子贾谊,以此在朝廷中培养出一支可以与功臣集团相抗衡的势力。
当然,这样做的弊端也显而易见。贫苦人家的子弟在受到封赏的情况下,很容易对皇帝一味愚忠。
刘恒巩固自身势力的第四项举措,是着重安抚并赏赐了许多刘邦时期的老臣。
刘恒这一招看似毫无缘由,弄不明白他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实则是大有深意。刘恒认识到,远水解不了近渴,与其培养新势力做长线投资,不如先把那些原本并不反对自己、对自身利益构不成威胁的老臣拿来用,毕竟老臣们政治经验丰富,是现成的人才。
刘恒是这样安排的:
一、给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