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8)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割据西南,蒋介石的最后梦想。关起门来打狗,毛泽东的基本战略方针。兵不厌诈,刘伯承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稳定军心,蒋介石硬着头皮住重庆。垂死挣扎,胡宗南、宋希濂彻夜不眠筹良策。迂回作战,杨勇兵团突破黔东防线。打开通道,一三八团勇士斩断“鹅翅膀”。

    为了逃命,敌士兵只好拉在裤子里。抢时间,刘伯承规定了部队行军的里程表。战争奇观:铁脚板和汽车轮开展拉力赛。

    中南地区白崇禧的军队被歼之后,国民党军队的残余,主要麇集西南一隅。

    西南地区,包括四川、贵州、云南、西康、西藏五省区,地形十分复杂。

    北有大巴山脉横亘川陕边界,东有巫山山脉、武陵山脉纵贯川、鄂、湘、黔边境,形成西起奉节、东至宜昌,长达200余公里的峡谷地带,是川鄂交通的咽喉,地形极为险要。云南省地处我国西南边陲,与越南、老挝、缅甸接壤。国境线蜿蜒于该省的西部和南部,长达3000余公里,是我国西南的门户。

    西藏地区,地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公尺以上,系藏族聚居区。整个西南五省区,除四川盆地外,其余多为山地和起伏连绵的丘陵,山陡路窄,崎岖弯曲,交通极其不便。云、贵、川三省,雨量充足,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人烟稠密,历来为我国兵、粮的主要来源地之一。

    由于西南地区特殊的地理位置、形势特点和政治、经济条件,蒋介石企图把西南建成“反共基地”,盘踞川蜀,开拓滇康,支撑一隅,等待时机。

    于是,在他引退后,认为国民党大势已去,遂提出了以四川为中心,建都重庆,背靠云贵两省,“割据西南”的计划。

    白崇禧的部队被歼之后,在西南地区,逃集在此的国民党军队,主要有:川陕甘边区绥靖公署胡宗南部第五、第七、第十八兵团;西南军政长官公署张群部第十四、第十五、第十六、第十九、第二十共六个兵团,连同新组建的部队在内,共计37个军约90万人。

    蒋对割据西南早已盘算好了。秦岭、大巴山、巫山和武陵山诸山脉是一道共军难以逾越的天然屏障,便于封锁,可以割断川黔两省与内地的联系;西南地区盘根错节的地方封建势力和各据一方的军阀土匪,可以作为实行反动统治的政治基础;西南地区人口众多,物产丰富,兵员和军粮都有保障;地处边陲,接壤数国边境,便于取得外援。因此,蒋决定大力“建设西南”。

    为了实现这个目的,他决定把退集在西北、西南的残部,统统组织起来,沿川陕、川湘鄂边区,层层设防,构成一道坚固的防线,以“固守西南”。蒋介石计划:以胡宗南集团在川陕边区的部队扼守秦岭、大巴山,防止解放军由陕入川;以宋希濂集团布防川湘鄂边区,扼守川东门户。如果上述计划落空,退往云贵,再不能存身时,则逃往国外。

    为了保住西南这最后一个反共堡垒。1949年4月,他派心腹王陵基接替了邓锡侯的省主席,要他看好成都这个据点;重庆的西南军政长官公署,则由亲信张群坐镇。王陵基顽固骄矜,张群老谋深算,圆滑善变,且二人均与共产党势不两立。然而,蒋介石还是放心不下,8月24日,携长子蒋经国由广州飞往重庆,亲白布置反共大计。一下飞机,蒋介石就发表讲话,说:“今日重庆将成为反侵略、反共产主义之中心,重新负起支持作战艰苦之使命。”

    蒋来到重庆,住进了抗战时期曾住过的山洞陵园,以示与共产党抗战到底的决心。负责守卫大西南的主要将领胡宗南、宋希濂、罗广文、何绍周、刘伯龙等人,联名上书,请求蒋介石这次来就不要走了,长期住在重庆,“使之成为反共复兴基地”。将领们的心意,蒋介石完全理解,但此时蒋介石心里想的只有他自己才能知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