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胡惟庸被杀之后,朱元璋痛定思痛,想想开国后几位丞相的结局,不禁苦恼起来。汪广洋懦弱不管事,到头来仍是惹祸上身;杨宪和胡惟庸一掌朝政便开始肆意妄为。要说丞相当得最好的,就得数李善长了,各种事情处理起来井井有条,又明白皇上的心思,可终究还是令人不放心。刘伯温最有才干,可人家压根儿不打算当这个丞相。朱元璋百思不得其解。

    正当苦恼之际,忽然有人来报,说刘伯温的长子刘琏前来觐见。朱元璋立即召见。

    “皇上,先父生前曾写了一份万言书,并嘱咐微臣在胡惟庸死后方可交给皇上。现在胡惟庸已死,微臣依先父遗愿特呈上这份万言书。”刘琏道。

    朱元璋接过万言书,不禁伤感起来。真是对不起刘伯温呀,他那么忠心耿耿,死后还进万言书,却最终为小人所害。朱元璋很是愧疚。

    看罢万言书,朱元璋又是一阵感慨:刘伯温处身局外,把一切看得通透,真是奇才。他死活都不肯出任丞相,因为他清楚谁当了丞相都注定没有好下场。朱元璋当然知道,自己这个马上得天下的皇帝确实容不了别人独掌大权。正如刘伯温所说,不是当丞相的人不济,而是丞相这个职位让在这个位置上的人不济。中书省的权力太大了,应该听从刘伯温的建议,对中书省进行改组了。

    朱元璋不禁怀念起刘伯温来。刘伯温活着自己还可以找他说说话,商讨一下定国安邦之策。可如今斯人已逝,只留下自己这个孤家寡人来面对这一切。正如刘伯温所说,无论多么困难,为了大明江山,为了天下百姓,他朱元璋都应该坚持下来。

    其实朱元璋多年的军事生活,使他早已经习惯了自己说了算。历任丞相他都不满意,不是擅权就是无所作为。他对丞相的存在早就不满,甚至反感。他不能容忍在他和群臣之间,还有一个丞相来连接他们。胡惟庸当了七年丞相,朱元璋备感大权旁落。他觉得自己还有能力来剪除胡惟庸这样的权臣,如果后世君王如果没有这个能力,那他大明王朝就危险了。

    朱元璋下定决心要改组中书省,无论遇到多少阻力,他都要做下去。为了把权力集中到自己手里,更为了他朱家的千秋伟业。

    一日早朝,大学士宋濂进言:“皇上,胡惟庸已被除多日,中书省一直无人打理。还请皇上尽早确定丞相人选,以便主持中书省大局。”

    “宋濂啊,这段时间没有丞相有什么乱子吗?没有丞相不是还有咱这个皇上吗?”朱元璋大声道。

    宋濂还想说什么,朱元璋又道:“这事先放放再说,没其他事就退朝了。”说完起身离去。

    宋濂下朝时不停地摇头叹息。有人问道:“宋大人,您这是怎么了啊?”

    “皇上这是想废相啊。自古以来,皇权和相权总是此消彼长,难以调和。开国以来,历任丞相擅权使皇上感到皇权被侵。现在恐怕皇上正在图谋变革啊,你我可都得小心些。”宋濂心事重重地说道。

    刚好这话被好事之徒听到,立即禀报了皇上。

    朱元璋听完大怒,狠狠说道:“他宋濂是什么人!仗着有几分才学,竟然敢对朝政指手画脚。他以为奉天殿是他宋府书房啊。来人,把宋濂给我召来!”

    太子朱标听说此事,立即前来面见皇上。“父皇请息怒,相信宋师只是一时糊涂才会说出这种话,还请父皇见谅。”太子朱标求情道。宋濂是太子的老师,太子一直比较敬重他。

    “标儿啊,你怎么这么糊涂。你这样,咱怎么放心把这大明江山交到你手上。宋濂仗着资历才学竟敢乱评朝政,咱岂能容他。”朱元璋道。

    “父皇,宋师说的也没错啊。胡惟庸死了这么久,朝廷也该选出个丞相来了。”太子继续道。

    朱元璋紧紧闭上了双眼,表情痛苦。其实朱元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