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之战后,朱元璋把应天附近的小据点差不多都攻下了,应天这个根据地得到初步的巩固,朱元璋把军事进攻的矛头指向土地肥沃、盛产粮食丝绸的浙江一带。然而朱元璋也知道,直取浙东必然会遭到张士诚等人的反击,甚至可能会引火烧身。
思虑很久之后,朱元璋跟李善长谈论起下一步的发展战略。
李善长认为:“此时,应天附近的据点刚刚攻下,再打浙江,恐怕行动太大,必遭反击。善长以为,若谋浙东,可先取徽州。如今元兵主力放在了小明王、天完国和张士诚那边,徽州地方兵力薄弱,此时出击可轻易取下,再从徽州附近逐步进攻浙东。”
朱元璋略作沉思道:“徽州这块宝地,咱一直在想何时攻下,先生所言很有道理,但仍需三思。”
朱元璋又和文臣武将商讨很久,决定命胡大海攻取绩溪、宣城,不久即破。朱元璋又督师攻破宁国路,由徽州进取建德路,改为严州府,又命邓愈和李文忠坐镇把守,且常熟、扬州都已攻下,青衣军张明鉴也投降了。这样,朱元璋此前的部队就向东到了浦江,婺州被侧面包围起来。
得到徽州,对朱元璋来说不仅是土地上的收获,更重要的是得到大儒朱升的九字箴言,还有儒士唐仲实的建议。朱升的建议是针对天下形势和长远之计而言,唐仲实的建议则从实际出发,为朱元璋发展军事实力,攻打浙东,提供了深厚的基础。朱元璋从宁国经过徽州时,拜访唐仲实,问他:“汉高祖、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元世祖都统一了全国,先生对元璋有何建议呢?”唐仲实说:“这些皇帝所到之地,不乱杀无辜。如今,大帅的军队纪律好,民心安定,是你的优势,但是百姓虽对你的军队放心,却对发展生产心存疑虑,乱世之中百姓的心理和经济负担太重。”这一席话提醒了朱元璋,遂命令军队自己动手生产,兴修水利,减轻农民负担,因而兵强粮足。
到了元至正十八年(1358年)底,徽州地区和皖南地区都安定下来,军民生产劲头十足,朱元璋认为是进攻婺州的时候了。因为这一年,朱元璋看着自己的邻居忙着自己发展,无暇顾及自己。先看徐寿辉,四月的时候,他让陈友谅、赵普胜向外征地,攻陷了池州和龙兴路,内部纷争不断;而五月北方刘福通破了汴梁,大宋政权迁都汴梁后,北方红巾军势力发展到了顶峰,至七月,元军开始大举反攻小明王的大宋政权,八月汴梁即破,眼下大宋中路军攻破元上都开平,后转略辽阳,进入高丽,元兵重在北方;浙江的张士诚对朱元璋的小打小闹一直未放在心上,且当时朱元璋帮助破了六合的元兵,张士诚以为朱元璋只要不侵犯自己的势力,他也就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周围形势如此,朱元璋认为,寒冬腊月,大家都忙着收兵过年,此时出击婺州,必胜无疑。他即派胡大海领兵攻婺州,然而攻了近十天,婺州还是未能攻下。
朱元璋在应天心急如焚,他向李善长、冯国用道:“看来此战须咱亲自挂帅了。”
李善长和冯国用都认为,不必急取,大帅亲自挂帅虽能鼓舞士气,但如今应是发展大局的时候,大帅不应为一城池亲自上阵。
而朱元璋执意前往,在他看来,婺州不破,在浙江的发展即受阻,且这一仗眼看到了年关,将士们难免思家。十二月下旬,朱元璋亲率十万大军,前往婺州。
到了婺州,朱元璋并未打算长久战,这样的时刻不易长久围守,他认为胡大海已经打了数日,想必城内守军也已有倦态,但还是先用重兵把婺州城紧紧围住,给城内的人造成笼中之鸟的阵势。同时分兵把守婺州可能来援兵的各个路口,当元兵部队从松溪来援助的时候,朱元璋对胡德济说:“松溪那边道路狭窄,你且带人绕行至松溪,前后围堵,在松溪至婺州的这段,以石块、木头相阻,力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