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颇有余”,年龄小也是女孩子显得娇媚的一个因素。
这几句写到女孩子的笑、打扮等,多用侧笔,对美的直接描绘只有“颜如玉”和“窈窕”两处,“照里闾”从他人的反应着笔,“南窗北窗”和“绮罗香”则是以其居处环境为渲染,以明月为衬托。这与《陌上桑》通过行者、少年、耕者、锄者及使君对美的惊诧反映出来略有不同。《陌上桑》展示的是盈盈流动的动态美,这里写的则是一种宁馨的静态美。
“三春已暮花从风”就眼下时景以起兴托意。这位女孩子美则美矣,可是,太自矜自持了,与他对门相住,并不接受他的爱慕,不理会他的心曲。他便对她微讽:春天再好,也有春去之时;姑娘你虽然年轻美丽,也难永葆不衰,你不看见树上的花,姹紫嫣红,千姿百态,却也要随风飘落?你空自留下惹人爱怜的身影,究竟要与谁同处呢?这里包含有自身的焦急之意及怕对方违时凋零的心情。
诗家常以女性貌美比喻自己富有才华和能力,以“小姑所居,独处无郎”(《青溪小姑曲》)比喻自己怀才不遇,不被人赏识,这首诗虽在以美丽女性喻隐逸不出世的贤者与上相似,用意却正相反:不是文人式的“自荐”,而是写他希望得到某一高士或某一美好事物而不得的心情,结尾句含意深厚,皇帝与一般诗人有时就存在一些差别。
注释
①离离:忧伤貌。
②差池:参差不齐。
③嗷嘈:指许多鸟一齐愁鸣哀叫。
④一作“翩翻”。张衡《西京赋》:“众鸟翩翻。”
⑤一作“闺中爱”。
⑥一作“松萝上”。
赏析
“古意”是齐梁时期常见的诗歌题目,性质和“拟古”差不多,内容范围非常广泛,而大都是借用某一历史题材,融进诗人的自身感受,托古以讽今。
这首诗写的是征战及其引起的闺怨题材。
“飞鸟”二句错文见义:鸟在夜间忽然被惊散,参差飞起,忧伤哀恸。“嗷嘈”二句承“惊散”来,写这些飞鸟无处安身,绕着树飞来飞去,号鸣不止,最后聚栖在寒枝上。这四句一个层次,描写鸟被惊散的情状,字面意思比较明显,意境有些像魏武帝曹操的《短歌行》:“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无枝可依。”
独立起来看,这四句以完整的意义层次渲染哀苦悲伤的情绪和氛围,为下文抒情的先声,可以作为诗的“引子”,诗人托物起兴。从全诗的结构看,也可以是实写,诗中抒情主人公忧伤不寐,中夜徘徊,看见飞鸟嗷嘈绕树,引起对自身处境和命运的深深叹息,或许他的几个兄弟或子女正像飞鸟一样被惊散,四处漂泊,处境不佳;或许他自己就如同这飞鸟,无处安身,被征来戍边。寒枝,比喻恶劣的境遇。
“既悲征役久,偏伤垅上儿”,是诗的情感中心,好像是说明飞鸟为什么会中夜惊散,抒情主人公为什么中夜不寐。这里既不是“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的自我抉择的痛苦,也不是“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的静中惊动,更不是“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的孤高寂寞,而是实实在在的生存和命运之忧。“垅上儿”,《玉台新咏》吴兆宜引《灵鬼志》说:“关西歌曰:垅上健儿字陈安,头细面狭肠中宽,丈八大槊左右盘”,则“垅上”与“陇上”通,都是指晋时的秦川、陇西(今甘肃省陇西、天水)一带,古来征战之地,“陇上儿”泛指征战之士。这两句也是错文,抒情主人公为征战久长而悲伤歔欷。中国古代的征边战争非常频繁,且历时久远,王昌龄所谓“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