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主,寓情于景;后一首,则以抒情为主,借景抒情。二者各具特色,异中有同,可作为作者《逸民诗》的代表作品。
头一首主要是写景,描写逸民的隐逸山林的闲适生活。开头四句,描绘山林景色:绿色覆盖着山野、丘壑、风和日丽,阳光明媚,小鸟儿穿梭飞舞,小泉溪水,潺潺流动,一派风光明媚的山野风景。绘制出一幅山野光图画。在这样一幅山水画中,逸民们或者共同乘车,或者是携手,“连步同游”这山水美景;他们或是在山腰采取芳草,或者是在道旁四周折取花枝……面对无忧无虑、无牵无挂的隐逸生活,作者抒写道:“任情止息,随意去留。”抒发了作者对于逸民生活的赞美之情;他们驻足山林,过着远离世俗社会的生活,安闲自得,自由自在。钦羡之情,溢于言表。
后一首,则以抒情为主,抒写了作者对逸民们隐逸生活的赞美。作者采用拟人化的手法,以物喻人,一连用了三个排句,描写逸民的生活,说他们如同垅上的林木,各有各的想法意图;如同林间的小鸟,各人可以发出各人的声音;如同江河湖海中鱼儿,任意浮沉。由于他们来去自由,生活自由自在。所以作者慨叹道:“巖巖高山,湛湛水深。事迹易见,理相难寻。”这是作者求贤难、求贤若渴的叹喟。
这两首诗继承和采用《诗经》“美刺比兴”的传统手法,写得含蓄蕴藉,寄托遥深;用笔集中,首尾一致;旨趣超然,情韵独卓;抒情显怀,情重意浓。作是南梁的开国君主。他博学多识,有文武全才,早年仕官于刘宋,与沈约、谢脁诸人交游,号称“竟陵八友”。这样一个帝君,在逸民诗中,在对逸民生活赞美的同时,求贤若渴之情隐现于字里行间。
注释
①伯劳:鸟名,亦名博劳。《古微书》:“伯劳好单栖。”这首诗《古诗所》云:“一云绍古歌”,《玉台新咏》《乐府诗集》等作“古辞”。
②黄姑:或作何鼓、河鼓。《尔雅》:“何鼓谓之牵牛”。《荆楚岁时记》:“河鼓、黄姑,牵牛也,皆语之转。”
③一作“桂月光”。
赏析
“东飞伯劳歌”是乐府诗体,截取诗的首句为题。后世多用来写别离相思,这首诗却是表达单方面的思慕之情。《古微书》云:“博劳好单栖”,诗中正用以指独处的女郎,则“东飞伯劳”可为一篇内容的重点,诗题与内容是一致的。
首二句是乐府诗常用的比兴手法,以劳燕分飞指分离,以牛女指会面艰难。但在诗中诗人却以牛女的能够按时见面反衬燕劳的分离,再以劳的独居象征人的独处。牛女向来以悲剧面目出现在世人面前,诗中抒情主人公却把他们当作幸运值得羡慕的对象,则其对独处难以会面的感慨可想而知。时,按时,据牛女事,当是每年一次;倘从大的时间流程特别从他长时相思而未谋一面的心理看,这个一年一次未尝不是很值得羡慕的。
“谁家女儿对门居”,“谁家”不是疑问和询问,而是含着赞叹。对门居自然知道其姓氏来历,偏偏要说“谁家”,似乎由此可以得到打听的借口,进一步熟悉她的情况,以便接近她。“对门居”三字是诗的着意之处,对门居不相识相见,正是他的遗憾所在,痛苦所在。
以下五句描写这位女子的种种美好。“开颜”句说她笑容明丽,好像明月一样能够使邻里生辉。笑最能体现女性的美,《诗经》所谓“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南窗”二句说她不但长得很美,且很懂得美,很会打扮自己,十五月明之夜,南窗北窗洒满天上的桂影,她躺在绮罗帐里,脂粉香随风四溢。“女儿年几十五六”二句写女孩子的年龄,及肤色之美。汉乐府《陌上桑》:“罗敷年几何?二十尚不足,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