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乃是有意用美人、骏马皆无出路作衬托,来强化项羽这位盖世英雄从成功的顶峰坠入失意的深渊而无力自拔的深沉悲哀。
三、四两句,乃是第二句的延伸。“可奈何”,是在束手无策的情况下发出的绝望之词,意译便是通常说的“无可奈何”,直译则是“有什么办法?”既然乌骓已不能作为残兵的先导突出重重包围,那么,又将怎样为他的美人安排妥善的出路呢?“奈若何”中的“若”,是人称代词,相当于“你”,指虞姬。“奈若何”,直译便是:对你的不幸又有什么办法!
从“力拔山兮气盖世”转向“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这中间的落差太大了!然而这不是玩弄艺术技巧,而是如实地抒写亲身经历。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即从这反映历史真实的极大落差中迸发出来,不仅使追随他多年的将士们一个个哭泣得“莫能仰视”,千载之下的读者,也不禁为之歔欷感叹,不能自己。
唐人张守节《史记正义》引《楚汉春秋》所载虞姬的和诗是:“汉兵已略地,四面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宋人王应麟《困学纪闻》卷十二收录,作为汉初已有五言诗的证据;然前人或以为出于伪托。姑且提一下,供读者参考。
孟子早就说过:“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项羽却把他陷于困境的原因全归于“时不利”。结合《史记·项羽本纪》的全部记载读这首《垓下歌》,是会在歔欷感叹中吸取深刻的历史教训的。
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