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年轻人有自己的禁忌:连讲梦话都不能泄漏自己是源义朝的遗孤,否则供他住宿的主人不是打死他,就是把他抓起来送去目代馆
没有身分,他只是个流浪儿,不管受雇于谁家,都可以在泥巴地上捧着碗吃东西;给他一团稻草,他就可以窝在仓库一角,像潮虫般弓起身子忍耐着寒冷而睡。
(不过……)
年轻人想,坂东原野原来这么宽广!天高地远,让人看不到彩霞的尽头。
他生长于彷佛手制盆景般的京都盆地,从没想过世上有这么宽广的原野。
坂东可说是王权可及的最北极限。
“东国”这两个字的语感,在古代似乎是鬼魂栖息之地的感觉。可是,在年轻人踏进关八州的这个时代,则已经成为武士这新阶级的天地了。
再次重申,当时的武士和后世的定义不同,他们类似大农场或大牧场主人。
那时,东国的农业技术十分进步。
九郎出生以前,将水引到远处平地灌溉形成水田的技术尚未出现,只能将山谷间的平地当成水田耕作。可是,半世纪以来,灌溉技术发达,平地陆续开垦为良田,关东平野有一半以上都变成田地。
因此,开垦地的地主(武士)急速坐大,人口也大量增加。大概就是因为这个缘故吧?住在荒蛮关东的武士国,开始跃上历史的舞台。
九郎必须前往奥州。
他在关东各村落中流浪,持续北进,终于进入那须山区中喷火的区域了。
那须位于关东东北角。越过国境,就是白河关,已经不在王权管辖范围之内。白河关的另一边,展开着一片宽广渺茫的奥州蛮荒之地。那须可说是本土的尽头。
那须也是火山与牧草之地。大和朝廷的时代,还被称为“那须国”。
景行帝在世时,日本各地盛行征服边境,当时那须国有个势力强大的蛮王,因为归顺大和朝廷,所以被任命为那须国造。这位国造不知道为何会使用唐的年号,也不知道属于哪类人种。
到了九郎这时代,那须只不过是下野国的一个郡而已。从事开垦荒地,推展畜牧、农业的事业主(开发地主)中,最强大的七家称为“那须七党”,其中又以那须家势力最大。
(去那一家吧!)
年轻人想。
他穿过森林,渡过河流,一心一意往那须家走去。那须氏现在也受平家保护,可是以前属于源氏势力,曾向年轻人的亡父献上名册,隶属于其下。
(若是个足以信赖的人,我就要向他表明身分。)
那须家的主人是个叫资高的老者。武士通常子嗣众多,如此有利于开垦及战斗,使家势更加强盛。资高有十二个儿子,依照关东武士的惯例,兄弟感情绝对不会和睦。特别是那须家,第十一个儿子与市就面临孤立的局面。
十二个儿子的母亲都是不同的女人,然而,与市之母是那须家牧场下人所生,跟其他儿子的母亲比起来,身分就低了很多,不知道是否因为这个缘故,与市受到哥哥们的轻视,将他排除在外,不跟他交往。
他的年龄和九郎义经一样,都是十六岁。他跟哥哥们都住在父亲的那须馆,可是事实上,他大部份时间都待在位于户野部落的母亲家里。
与市善于骑马射箭。就像中世纪的蒙古人一样,骑射是坂东村落贵族日常生活的一环——策马在原野、山中奔驰,看到走兽就追赶过去,